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2万亿”之后,杭州如何蓄力向前?

  今年两会前,杭州宣布GDP突破2万亿元。站上“2万亿”后,杭州一刻不歇。

  不久前的杭州市委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把2024年作为“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主题年,以杭州的“稳”“进”“立”为全省全国大局多做贡献。今年两会,杭州给自己定下新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从当前到长远,这些都是杭州为在新台阶上积蓄力量给出的答案。

  两会期间,“2万亿”成为代表委员们从趋势中窥探普遍性、探讨新路径的关键词。

  布局新动能

  科技攻“尖”,产业向“新”

  向“新质生产力”要增长新动能,已经成为共识。而“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正是科技的创新。

  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西端的青山湖科技城,这里有几十家科研院所,集成电路产业也得到了相应发展。目前青山湖科技城已建成12英寸和28纳米微纳技术研发平台,集聚集成电路产业链企业15家,拥有集成电路人才约1500人,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4个,还成功创建并命名“临安云制造小镇”省级特色小镇。

  也就是说,青山湖科技城的集成电路产业目前虽然规模不大,但已建成了从设计到制造、封测、装备、材料等的全产业链,形成了集群发展态势。在市人大代表、临安区经信局党委书记、局长雷新钱看来,发展集成电路产业,集成电路关键设备及零部件至关重要,也是破解集成电路产业“卡脖子”问题的关键之一。这次他带来的议案是《支持青山湖科技城打造全省重要的集成电路设备及零部件产业基地》。

  为进一步发挥国家级和省级集成电路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作用,开展集成电路重大关键技术研发,雷新钱建议:“在市级两轮迭代专项政策的基础上,更加突出科技创新政策和基金政策的支持力度,省市一起帮助指导科技城集成电路产业的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更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和科研攻关。同时进一步支持青山湖科技城加强与国际先进技术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青山湖科技城在集成电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科技负责攻“尖”,产业加速向“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目光,还聚焦在“数实融合”上。

  数实融合,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它需要应用数字科技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杭州数字化建设成果丰硕,搭建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储备了海量数据,逐渐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数字产业生态体系。去年我们还跟萧山区数据资源管理局做了数据要素方面的研究,也很有收获。”市人大代表王婷所在的浙江省北大信研院社会治理赋能中心,这些年一直致力于数实融合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在实践中她发现,数实融合目前仍存在着数据流通机制不健全、优质数据供给不足、产业配套尚未成熟等问题。

  下好“先手棋”才能快人一步。“我们能做的首先是夯实地基,积极建设数据采集、分享、使用的可靠平台,以提供高质量的数据资源,然后探索公共数据资产由政府部门统一管理、委托国资企业运营的新路径。”王婷说,“此外,我们应该鼓励社会各界做数据产品的开发,鼓励企业对公共数据进行创新应用,从而加速技术成果的转化,为杭州高质量发展创造新的强劲的经济增长点。”

  开辟新赛道

  文化和经济是城市进步的两个“车轮”

  杭州GDP突破2万亿元,意味着杭州城市能级的跃升,带动城市功能和品质的提升,同时也会不断倒逼城市加快创新和改革,而这一切都需要进一步优化城市结构和布局,提升城市效率和效益,增强城市韧性和活力,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跻身‘2万亿’后,资源要素虹吸效应会更强,科技、产业、人才的集聚会更快,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会更强劲。”作为经济领域的学者,市政协委员、杭州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周旭霞更关注杭州在晋升“2万亿俱乐部”之后的路如何走。

  从统计数据来看,她认为杭州经济的突破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服务业,2023年前三季度中,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10个行业门类中,9个行业门类实现正增长;二是数字经济,2023年前三季度,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4115亿元。

  立足现在,着眼未来。“我今年的提案是——建议启动与加大杭州人文经济学研究。杭州迫切需要新的经济增长点。”周旭霞认为,文化和经济是城市进步的两个“车轮”,作为“2万亿俱乐部”成员的杭州,要迈向未来,需要科技力量,需要文化文明力量,也需要用文化点亮经济发展。

  其中,如何“点亮”是关键。她建议,杭州应不断深化理解人文经济和人文经济学本质内涵及主要特色,尝试构建人文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微观实验场所,开辟面向未来的人文经济形态之路,将杭州人文经济学的宝贵经验由点而面、全面扩展,成为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的重要实践遵循。

  当“数字”和“文化”碰撞在一起,能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市政协致公党界别的委员们对挖掘有着自己的思考——

  聚焦“良渚文化”的价值内涵,以数字科技精准“落子”赋能良渚文化,构建“数字+文化”产业协同发展体系,从而带动全市域经济文化高质量发展,这是摆在杭州面前的“新棋局”。

  良渚文化大走廊由西向东延伸,一端连着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良渚遗址,另一端连着未来方向的数字经济,肩负着文化繁荣、产业升级、城市优化三大发展重任。

  如此庞大的“新棋局”,“落子”可以很精妙:一方面,可以布局建设数字文化产业园、数字文化潮生活街区、数字内容产业创意基地等产业空间;另一方面,可以探索建设海外文化和旅游贸易促进中心、境外文化和旅游贸易合作区、海外仓等贸易服务平台,积极打造中外合作孵化平台,延长服务链条,追踪企业海外合作进度;此外,还能建设一批海外仓、海外文化和旅游贸易促进中心等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政策指导、通关便利以及外汇金融等服务,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拓展新领域

  拉满“烟火气”,加码品牌特色

  在“2万亿”中,服务业占比超七成。而在服务业类经济活动中,“夜间经济”已被认为是撬动消费、提振经济的“金钥匙”。

  “夜间经济是扩内需、促消费、稳就业,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夜间经济”被列为新型消费,其巨大潜能需要被激发。市政协委员、淳安县政协副主席陆佳伟带来一份关于“提振夜间经济,打造不夜天堂,助推杭州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夜间经济将成为推进城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新旅游品牌打造提升的重要抓手。”

  “潜力是很大的,但短板也是有的。”陆佳伟认为,对比武汉、成都等夜间经济发达城市,杭州在人均消费能力上比较具优势,但杭州夜间经济存在优质产品供给数量不足、消费业态单一、配套设施不完善、品牌特色亟待提升等现状,不足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杭州夜间经济发展的空间仍然很大。

  如何激发潜能?新,是关键词。“首先得适应新潮流。再者要创新营销方式和引流宣传推广路径,比如每年推出的‘最喜爱的夜游打卡点’等。另外,还要完善夜间经济配套。”他认为,要充分挖掘杭州夜间消费资源,推动夜间消费品质化、多元化、便利化,最终使其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引擎。

  有“新”消费,就有“新”市场,这催生“老”字号在“新”市场里拓展新领域。“新”“老”和谐共生、各美其美。

  今年是陈柳第三次参加两会了。作为市人大代表、杭州陈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陈柳将眼光放在了大杭州,锁定家乡临安的坚果行业。

  这位“90后”新农人的想法很务实:“坚果产业是一个产值上千亿元的产业,但临安缺少自己的品牌。现有的三只松鼠、良品铺子、来伊份等坚果品牌都做成了上市公司,而他们的很多产品都来自临安,为什么临安却没有自己的坚果品牌呢?”

  在陈柳看来,有坚实的产业基础,有山核桃的原产地优势,叠加直播电商风口,当前正是临安打造坚果品牌的最好机会。“以前要打造一个品牌,需要不停‘砸’广告。现在我们要感谢这个时代,自媒体时代,产品品质就是品牌,大家购买的是信任,不需要大资本进入。”她说,品牌背后是产品本身,产品的背后是技术,关键是要加强产品研发,“现在的炒货和坚果千篇一律,临安需要组建一支坚果技术研发团队,做到产品创新、口味创新,依靠技术创新打造杭州本土坚果品牌。”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31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