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活长三角

首页>乐活长三角>旅游快报

打造“乡野乌托邦” 浙江余杭创新时代“艺术乡建”

  沿着蜿蜒的乡村小道走进浙江省余杭区青山村,随处可见未经雕琢的自然风光,还有扑面而来的艺术气息。一群手工艺人、艺术家、策展人在这里生活、创作;各具特色的艺术装置点缀在大草坪和路边,让游客享受一场在大自然看展的绝妙体验;晚上,在石扶梯水库还有一场《种籽之地》沉浸式艺术演出,与舞者互动,自然与生命的力量在一次次碰撞的肢体中展现。

  这里被称为“未来乡村模型”,也是远近闻名的“艺术村”。近年来,余杭不断探索艺术与乡村的共生关系,用文艺方式激活乡村资源,美化乡村环境,赋能文化产业。

  自浙江省文联在全国率先提出“艺术乡建”工作,余杭积极加大实施力度,优化资源布局,余杭区文联相继印发《余杭区“艺术乡建”文筑共富指导意见》《“艺术乡建”特色村(社)建设指南》,发挥“指挥棒”作用,以文艺力量破题乡村振兴,实现物质、精神的双向富裕。

  如今在余杭,用艺术因子浸润的乡间田野,呈现一派勃勃生机:一杆毛笔造就了南山村翰墨飘香的文化气韵,一曲笛音铺就了紫荆村非遗传承的共富之路,一缕茶香润泽了径山镇禅茶新村的艺术格局……“艺术”与“乡建”在这些村子双向奔赴、无缝衔接,并以迥异的姿态屡屡“出圈”,向世人展示着新时代浙江乡村的独特艺术气质。

  截至目前,余杭已建有国家级特色之乡2个,浙江省级特色之乡2个,浙江省级书法村3个,浙江省级诗词之村(诗教单位)6个,浙江省级艺术乡建先进典型案例1个,浙江省级艺术乡建首批带头人1位,引进艺术家80余位。

  与山水对话 新美学营造新体验

  “看得见文化、品得了艺术、留得住乡愁、带得动致富”的未来乡村美好图景也正在余杭一步步变为现实。

  在青山村,有一家图书馆,吸引着不少游客与设计师造访。编制、刺绣、漆艺、雕版、草木染……在这里,可以看到一件传统手工艺品从开始到完成制作的各个工艺步骤,以及各种工艺品材料的实物展示,感受传统手工艺的妙趣和美。

  而它的前身,则是一个荒废已久的乡村礼堂。青山村里有很多这样的老旧建筑,如何将这些老房子融合现代美学散发新魅力,于是,青山村邀请一些年轻的设计师,沿袭夯土、大木作等当地传统工艺,融合现代设计,对村内礼堂、小学、厂房等闲置空间进行改造,引进艺术产业。

  因地制宜,突出主体,依托余杭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余杭把乡村作为艺术空间,坚持场景塑造本土化,通过把传统乡村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美学理念相结合,进行在地性的艺术内容创作,不断丰富“艺术村落”文化外延,营造出了特色鲜明的地方文化空间和艺术场景。

  径山镇创建了径山画院、培育艺术民宿、重现宋韵民居,打造了一批乡村艺术场景;百丈镇溪口村建立了先后引进了传梭博物馆、杭州农历博物馆,通过“传习”与“造物”连接着城市与乡村。紫荆村打造中泰竹笛博物馆,展示了竹笛走出乡村、进入太空的光辉历程。瓶窑镇打造非遗馆群,包括纸伞馆、风筝馆、玉器馆、陶瓷馆,以及蚕桑馆、瓶窑电影院,带动了整个瓶窑老街及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的旅游产业。

  余杭持续培育有乡土气息和时代气息的艺术空间,并通过艺术加持将物理空间转化为精神空间,让艺术与村庄融为一体并散发独特魅力。

  与名人群响 新村民带动新风尚

  在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余杭积极引进艺术创客、文化名人集聚村落,通过驻村、举办活动等形式,参与文化建设中去的同时,引领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两手抓。

  余杭中泰紫荆村是中国竹笛之乡,如何让竹笛插上“艺术乡建”的翅膀,是紫荆村振兴的破题之作。

  作为村里竹笛技艺传承的带头人,竹笛大师黄卫东深知,一项优秀非遗的传承与发展,绝不不仅仅专注于笛声的悠扬与否,更要让竹笛产业走出村庄,成为村里带动产业致富的文化根基。

  于是,黄卫东和他女儿,通过“共富工坊”“红色直播间”等平台,利用电商销售与网络直播,帮助村民们一起售笛带动160余家制笛企业一起走向共同富裕。此外,中泰街道还建立了竹笛展示馆,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黄卫东也利用自身资源,多次举办竹笛之作比赛、笛箫研讨讲座等优质文艺活动,吸引集聚了蒋国基等名家进驻众泰文创集镇,带徒传艺,壮大竹笛文化人才。

  在青山村,来自德国的专业设计师将当地传统的手工竹编技艺提升为金属编织技艺,并免费教授给村民;村民编织的“水源保护”等主题的手工艺品在“中国文化展”“米兰设计周”等国内外展览展出,并进行市场销售,获得了两倍于同类工艺品的利润。

  2023年,青山村入选浙江省“艺术乡建”典型案例,融设计图书馆、西湖绸伞、1826摄影博物馆、青山剧场、青山自然学校等20余家艺术产业项目入驻青山村,吸引培育近80多名艺术乡建人才,形成以美学教育、非遗手工艺研学为代表的产业集群。“青山民艺社”和“青山共富工坊”帮助村民增收致富,村集体经济近3年年均增长超60%。

  与艺术感知 新思维触发新动力

  艺术是文化的一部分,它所要触动的文化,既包括村里本身的艺术资源和文化脉络,也包括村民自身的精神状态。

  与苕溪相伴,南山为邻,秀丽的自然风情,传奇的南山摩崖石刻传说,加上流传一千多年的盛氏文化,这就是瓶窑镇南山村。浸润在深厚历史文化中的南山村里有不少书法爱好者。为弘扬农村文化,丰富村民的娱乐生活,2015年,南山村成立书法协会,将书法爱好者们聚在一起,带动其他村民一起学习书法、陶冶情操,今年还被评为浙江省书法村。

  余杭区还积极围绕“一镇一品”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仓前羊锅节、五常龙舟胜会、中泰竹笛节、百丈竹笋节、径山茶圣节、鸬鸟蜜梨节等的相继开展,让村民出了家门就能参加文化活动,极大提高了村民的参与积极性。

  此外,余杭还集聚国家级、世界级名人名家,参与到文化艺术建设中去,让村民与艺术大师近距离接触,碰撞出全新火花。在径山镇,著名的画家高而颐、白仁海、秦大虎等,深入大径山开展艺术创作,作品分别在杭州画院美术馆和径山镇文化礼堂巡回展出;著名画家何红舟老师带领学生和余杭美协年轻画家在径山小古城村为当地村民“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着办”的议事场景创作绘画。以文化艺人作为牵头人,通过文艺活动促乡建,让余杭的乡村旅游发展注入文化灵魂,为余杭文化产业发展,增加人流量和文化氛围。

  如今,余杭的“艺术乡建”细胞已经延伸到乡间田野的角角落落。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78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