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

首页>地方频道>淮北

淮北:“运河名城”今更靓

  10月11日至13日,“沿着大运河看安徽”网络主题活动走进淮北市,探寻运河文脉,感受淮北由“煤城变美城”的嬗变新画卷。

  文化遗存“活”起来

  大运河淮北段地处“扼汴河咽喉,当南北要冲”,在通济渠中位居中枢地位,发挥着南粮北运、商旅交通、军资调配等功能,促进了沿线商品经济的发展,促成了柳孜、百善等运河城镇的兴盛。

  据了解,柳孜运河遗址位于淮北市濉溪县百善镇,属于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故道遗址。1999年、2012年该遗址经过两次考古发掘,发现唐宋时期的河道、河堤、石筑桥墩、道路等重要遗迹,出土9艘木质沉船及大批陶瓷器、骨角器、石锚、铜钱等重要文物。该遗址曾被评为199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1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中国大运河・柳孜文化园自2018年开园以来广受好评。该文化园以柳孜运河遗址核心保护区为范围,依托其厚重的运河文化内涵及生态景观,在保证遗址不受破坏的基础上,已成为集文化教育、休闲娱乐、戏水垂钓、赏花赏景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距离柳孜运河遗址不远的临涣古镇,茶香沁人心脾;濉溪古城项目建成开放,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总投资7.5亿元的柳孜运河遗址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全面启动……今日的淮北,在加速运河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同时,也使运河文化古韵新生,绽放出璀璨光彩。

  塌陷区里涌“绿金”

  1960年建市,60多年来,淮北因煤而建,缘煤而兴。煤炭出,土地落,采煤沉陷成为这座城市的发展“难题”。漫步于南湖湿地公园,很难想象这里曾是荒废的采煤塌陷区。

  据介绍,南湖项目治理区位于淮北市中心区以南约8公里处的烈山区境内。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煤矿的建设开采,土地陆续塌陷,伴随着地下源源涌出的“乌金”奉献祖国建设,这片沃土因采空而形成7000余亩连片塌陷的荒滩废水,塌陷区最深达十多米,浅则二、三米,周围全是坑坑洼洼的沼泽地,长满丛丛茂密的水草芦苇。地上原有的村庄、树木、小河等均已不复存在。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淮北市政府和烈山区人民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致力于改善矿区生态环境。经过20多年的综合治理,特别是近几年的建设提升,终于把这一塌陷的湖区初步建设成一座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环境优美、宜游宜居的大型城市湿地公园。

  该项目仅是淮北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淮北提出城市生态治理的逆向思维——既要治理好,更要“变废为宝”。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煤城”淮北正在向“一带双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湾”山水生态美城华丽转身,以“造血式”生态修复成就淮北绿色发展新优势,努力打造成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样板区。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66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