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

首页>地方频道>扬州>要闻

看“机场速度”背后的“央企担当”

机器轰鸣的工地上,党旗迎风飘扬;昼夜鏖战的团队中,党员冲锋在前。新春伊始,扬州泰州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已恢复施工,500多名工人奋战在施工一线,全力加快工程进度。

扬泰机场被定位为“长三角地区重要旅游门户机场”。总投资约56亿元的机场二期扩建工程于2019年正式启动,2023年4月全面开工。扩建工程完工后,扬泰机场将从“百万级”跃升至“千万级”机场,不仅大幅提升保障能力,更将显著增强对扬州、泰州乃至整个苏中地区的经济辐射力。

从党旗飘扬的工地到拔地而起的“空中枢纽”,新建T2航站楼工程承建方——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如何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央企担当,为地方航空事业发展打造地标建筑、铸就精品工程?记者进行了采访。

党旗插在工地上,一线攻坚破难题

2月13日深夜11点,扬泰机场二期扩建工程的工地上仍灯火通明。中建八局扬泰机场项目党支部书记丁家伟戴着安全帽,快步走向正在进行钢结构吊装的作业区。“左移5厘米,再校准一次!”他紧盯着吊装指挥屏说道。

当下,扬泰机场二期扩建工程T2航站楼已进入钢结构网架施工的关键节点,每一根钢梁的安装误差必须控制在毫米级。中建八局党员技术骨干们已连续数日驻守现场,反复调试设备、优化流程。

丁家伟回忆,此前,桩基施工因土质复杂、降雨频繁,进度一度滞后。项目党支部连夜召开“党员突击会”,组建由20名党员和团员骨干组成的攻坚小组,调配30多台桩机、500名工人轮班作业,最终提前15天完成全部工程桩施工。在党组织的统筹下,技术攻关、资源调配、人员协调形成“一盘棋”,工地上的“堵点”被逐一击破。

从桩基到钢构,从图纸到现实,党旗始终飘扬在攻坚一线,成为项目高效推进的“红色引擎”。

24小时鏖战,央企担当铸就“硬核速度”

去年7月,一场暴雨倾盆而下,工地瞬间变成“泥潭”。桩基施工队长老李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对着对讲机大喊:“3号区域排水系统故障,急需支援!”十分钟后,丁家伟带着党员突击队赶到,跳进齐膝深的积水安装抽水泵。这一幕,是项目团队与恶劣环境“硬碰硬”的缩影。

“工期不等人,天气越差,越要顶上去!”丁家伟回忆,为应对梅雨季,项目部将施工计划精确到小时,增加2倍机械投入,并搭建防雨棚保障夜间作业。党员带头成立“夜班巡逻组”,实时监测施工质量。最终,项目团队以“人停机不停”的拼劲,在50天内打下1296根工程桩,创造了同类工程的“速度标杆”。

党员干部的担当不仅体现在效率上,更融入对质量的极致追求。在钢结构吊装中,中建八局三公司施工团队引入BIM技术,通过3D建模预演施工流程,将安装误差控制在2毫米内。

“央企的招牌,靠的是每一颗螺丝钉的精准。”项目总工蒋文翔指着数字化管理平台说,如今,航站楼钢结构网架已初具雏形,如银翼般舒展的屋顶,将成为未来机场的一张闪亮名片。

“党建+”赋能,打造区域经济新引擎

“机场建设得更好,咱们村的民宿生意肯定更红火!”在项目附近的丁沟镇腾飞村,村民老张满怀期待。

扬泰机场二期扩建工程不仅是交通枢纽,更被赋予“经济催化剂”的使命——建成后,旅客吞吐量将提升至千万级,推动文旅、物流、临空产业集聚发展。

这一愿景的背后,是项目党支部“党建+民生”的深度实践。施工期间,党支部联合当地政府开展“工地开放日”活动,邀请村民参观工程现场;组织党员志愿者为周边村庄维修道路、保洁道路、洒水降尘;先后为200余名周边村民提供工作岗位,带动就业增收。“央企不仅要建工程,更要融入地方,留下发展的种子。”丁家伟说。

如今,随着T2航站楼主体逐渐成型,项目团队正全力冲刺屋盖网架封顶、金属屋面断水的节点,并且积极应用BIM技术赋能项目建造,确保航站楼年底建成,2026年全面投入运营。据预计,机场二期每年将拉动区域GDP增长超50亿元,成为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支点。

“党建引领,让工程有了温度,让发展有了厚度。”丁家伟说,中建八局三公司将继续以铁军精神铸就精品工程,用央企担当书写服务地方发展的时代答卷。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23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