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

首页>地方频道>杭州>要闻

将“问政”进行到底

3.jpg


4.jpg


5.jpg


6.jpg


近几次“公述民评”电视问政活动现场。


1.jpg


2.jpg


“回头看”小组深入一线实地探访。


7.jpg


一座城市的人民幸福与否,还要看这座城市对待民意的态度。

从百姓之问到为政之要,从解一事之困到谋全域之安,让市民的声音被听见,让政府的决策更贴近民心……在杭州,一个以“公述民评”电视问政为代表的“1+X”民意互动平台,搭建起畅通的民意沟通机制,让“沟通”成为市民群众的日常生活。

4月16日,一期以“电视问政后 整改成效几何?”为主题的杭州“公述民评”电视问政活动“回头看”特别节目在网络上进行现场直播,不禁把大家的目光吸引到电视问政的“后半篇文章”上来。

近年来,“公述民评”活动已从对政府部门工作的检验,扩展成为提升市民参与度、表达杭城百姓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诉求通道;而不断夯实完善的“回头看”机制,则让问政更有效,让“1+X”民意互动平台能在不断探索新的沟通机制中,垒起杭州这座城市的新高度。

杭州,正从一事一议、一点一滴中不断完善民主,建立起城市治理与民意互动的良性模式,为“以人民为中心”作出新的具象化注解。


问政怎么问? 让老百姓的声音更响亮有力

问政,关键是要问出真问题。而群众的声音是最具烟火味的社情民意,蕴含着大量真知灼见。

为此,杭州市委办公厅搭建“1+X”民意互动平台,以“公述民评”面对面电视问政节目为主平台,以《民情热线》《今日关注》《我们圆桌会》《杭网议事厅》《橙柿直通车》《政在@》等栏目为子平台,集广播、电视、网络、报刊于一体,广泛征集相关线索、民意。

“小区老年活动室使用不到两年就被物业‘占领’,咱老年人平时该去哪?”“我在全区找了很多公办幼儿园都没有开托班,婴幼儿托位真是一位难求。”“原本是给老年人提供便利的数字化设备、软件,为什么体验后,反而让我们老人感觉更麻烦了。”……平台推出伊始,就得到广大市民的热切关注。

“我们要学会倾听老百姓的唠叨声,唠叨声里有期待。”在杭州市民意互动研究中心主任林乃炼看来,“问政于民”犹如寻医问诊,只有把好了民生问题的“脉”,才能判断民生问题的“症结”。因此,围绕“公述民评”,杭州全力以赴抓好“问”的环节,大到为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小到“鸡毛蒜皮”“家长里短”,老百姓将自己内心所盼与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疑问与苦恼、意见与建议都通过各渠道反映到民意互动平台,为“公述民评”提供有力支撑。

尽可能地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既让老百姓更全面、深入地参与到党委政府决策中来,也为党委政府决策积累了广泛的民意基础。

在2023年5月举办的“公述民评”面对面电视问政活动中,节目围绕“迎亚运—城市品质提升”和“拼经济—营商环境优化”两个主题,前期一共收集和梳理了500多个相关问题,并于活动现场曝光了群众关注度高、社会影响大的50个问题,涉及14家市直单位和13个区、县(市)。“‘公述民评’立足于推动杭州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重点工作落实,坚持问题导向,以小切口、大民生为原则,以‘找问题—找原因—找办法’为主轴,‘问—答—评’为主线,拓宽渠道,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林乃炼表示。

问作风、问服务、问管理、问效能,明察暗访、亮丑揭短——“公述民评”打造了一个公众参与政务监督的互动平台,变“一家管”为“大家管”,让老百姓的声音更响亮、有力。


问了岂能白问? 事事有回音 件件有着落

作为“民呼我为”理念的发源地,杭州把这个理念镌刻在城市基因中。问政的生命力在于落实“办”的实效,干得好不好,人民群众说了算,整改效果如何,人民群众是打分人。

在2023年12月进行的年度第二期“公述民评”电视问政活动现场曝光的短片中可以看到,建德市下涯中心小学由于专用教室不足,学校方面只能用两个集装箱教室作为过渡。“其实早在2019年,学校就提出改建的计划。但几年来,多次选址,却始终无法落实合适的场地。”下涯中心小学校长张金元也感到非常无奈。看见孩子们在集装箱教室里面上音乐课,建德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新锋当即表示:“我感到很惭愧,我会尽快把方案拿出来,让孩子、让家长、让老师能够放心、安心。”“一把手”与民评代表面对面,即席提问、当场回应,让电视问政更直观、具象。

问而不改,不如不问,电视问政,要“有问必答”,且有答案更要有落实。问政结束后,记者再访下涯镇,看到了实实在在的解决方案:镇政府将自己的办公大楼用地让给小学建新楼,预计2026年孩子们可以搬进新校园,而镇政府则另行选址过渡。

“当我在下涯中心小学读书的时候,就听说学校计划搬迁,到如今我成为这里的一名教师,拖了这么久的老大难问题终于解决了,多亏‘公述民评’有力度的问政。”下涯中心小学教师潘淑琴给“公述民评”推动政府各部门强化服务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的务实举动由衷点赞。建德市以实际行动兑现了“问政”时对百姓的承诺,“答”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答”出了责任和担当。

“有所应”,折射的是理念和态度,而“有所为”,考验的则是担当和能力。目前,在问政节目中暴露的短板问题,问政结束后都在有序推进:钱塘区、拱墅区的社区食堂用起来了,滨江区、萧山区的青荷驿站开门迎人才了,上城区的单位闲置用房也有效利用了,淳安县“高山村”的公交巴士频次增加了,富阳区老年公寓前的公交车通行时间缩短线路优化了……

为了让整改工作更看得见、摸得着,许多政府部门更是借“公述民评”电视问政的“东风”,举一反三,全面排查类似问题,一并纳入整改范围,用扎实干事创业的“里子”,赢得了群众给的“面子”。


问出新风尚新气象 打造“回头看”闭环机制

面对新的时代背景和市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问政”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4月16日举办的“公述民评”电视问政活动“回头看”特别节目,无疑是次全新尝试。节目主要对2023年第二期“降低新市民群体生活成本”“推进西部山区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两场电视问政中反映的问题,从人力社保、教育、民政、交通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监督。

此前,杭州民意互动平台已特别建立了“回头看”小组,由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企业家、媒体代表等社会观察员组成,进行实地探访,并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重要标准,坚决杜绝纸面整改、文字整改、数字整改,为加强问政整改和成果运用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同时,“1+X”民意互动平台还通过电视、报纸、电台、网络等不同媒体,持续报道“回头看”内容。

在当日的节目中,为进一步直观呈现整改问题落实情况、清晰展示问政实效,观察员们还在建德市下涯小学、桐庐柴雅线隧道、萧山青荷驿站等地与直播现场进行了实时视频连线;通过互联网邀请民情代表参与“回头看”节目内容交流;并对节目录制现场进行全程网络直播,开启“弹幕”,使现场嘉宾和网友在线同频互动,让更多年轻人参与到城市建设、城市发展、城市共享中,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新风尚。

在节目中可以看到,各点位在整改过程中仍有一些细节还不够到位,一些服务水平还有差距,一些该落实的事项还没有完成。据了解,2023年第二期“公述民评”电视问政反映的18个问题,目前已完成整改9个,已列出整改计划和时间节点、完成阶段性整改的6个,正在研究推进中3个。

“电视问政不应该是‘一次性’或‘阶段性’的,它应该是制度化、连续性的一种模式。这样‘问政’才能真正起到时时刻刻敦促相关政府部门改进工作作风,改善自身形象的作用,而不是‘一年一紧张’,偶尔‘冒冒汗’。”问政专家表示。

“今后我们将长期开展‘回头看’工作,为了就是建立起一套‘长’与‘常’的有效机制。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解决个别事件,而是希望通过深入剖析一件事,找到问题的根源和共性,从而解决一类事来形成问政闭环,终极目标是实现城市善治。”林乃炼说。

立足当下的“回头看”,更是面向未来的“回头看”。接下来,杭州“公述民评”将继续坚持人民至上的出发点,继续聚焦群众诉求、回应百姓关切,做到真问、真改、真落实,实现解决问题的过程让群众监督、结果向群众公开、成效让群众评价,让电视问政做到善始善终,将“问政”进行到底。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2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