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

首页>地方频道>合肥>要闻

《南淝河两岸景观空间总体规划》获全国性重要奖项

南淝河两岸景观空间总体规划示意图

近日,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正式公布2023年度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南淝河两岸景观空间总体规划》荣获规划设计类三等奖,喜摘全国风景园林领域重要奖项,展现了合肥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卓越成果,也为南淝河焕发新活力提供了指引。

获奖展现合肥规划建设成果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是为提高规划设计、工程施工技术和行业整体科技水平,提高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而设立的。

该奖项设有园林工程奖、科技进步奖和规划设计奖三个子奖项,是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核准的权威奖项,纳入《社会科技奖励名录》,是国内风景园林学科权威的全国性综合奖项,在中国园林科学技术领域享有盛誉。

据悉,2023年度的评选吸引了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等数百家单位、上千个项目的激烈角逐。由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思朴(北京)国际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编制的《南淝河两岸景观空间总体规划》脱颖而出获奖,展现了合肥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卓越成果,也体现出业内专家们对项目规划设计等方面的充分认可。

激活滨水地区潜在的城市更新

南淝河源于江淮分水岭大潜山余脉长岗南麓,东南流向合肥城区后,于施口注入巢湖,全长70公里。流淌千年的河流润泽了沿线的土地,沉淀着合肥不息的文化过往,是合肥市民心目中的“母亲河”。

前些年,随着城市快速化发展,南淝河两岸面临滨水空间被挤占、河道生态功能削弱、文化辨识度缺失等诸多问题,这条“母亲河”的生态根脉和文化主轴作用逐渐退化。在这种背景下,《南淝河两岸景观空间总体规划》应运而生,该规划有什么亮点和特色?

记者了解到,《南淝河两岸景观空间总体规划》重点以重塑高质量的公共空间、贯通滨河游憩慢行系统、提升滨河空间人文环境格调、激活滨水地区潜在的城市更新、改善滨水地区的特色风貌形象为目标导向,提出相应策略构想,指引南淝河焕发新活力,助力城市实现高品质发展。

近年来,南淝河沿线各辖区陆续启动了两岸改造提升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步,有关部门将继续以该规划为指引,加快完善南淝河两岸景观空间,生态曼妙、人文隽永、活力焕新、田园大美的“母亲河”精彩画卷正徐徐展开。

五大策略、三个尺度提供支撑

作为引导南淝河沿线景观空间发展的顶层设计,如何衔接起历史底蕴和时代脉动,为两岸的贯通建设和城市更新提供技术支撑呢?

规划项目参与人士介绍,从增绿还河、贯通疏导、赋能激活、塑魂串珠、筑境点睛5个方面提出策略,从城市尺度、滨河尺度、重点片区尺度3个尺度构想空间。

策略一

[增绿织补]

腾退、预留更多蓝绿空间,精准划定蓝线、绿线,构建蓝绿交织的生态基础设施系统。分段划定绿线,控制滨河绿地。

规划1365公顷滨河绿地,打通10条一级生态廊道,打通20条二级生态廊道,串联385公顷外围公园绿地,8处河口滩涂湿地、4处生态栖息地、2处生态农业公园。

策略二

[贯通活络]

利用下穿上跨等方式打通因巿市政泵站、交通场站造成的断点,实现绿道全线贯通。用公共艺术激活桥下消极空间,丰富市民日常和节日活动。

规划构建82公里滨水绿道、26公里亲水步道、17公里可淹没的活动栈道、28个综合服务驿站。贯通活络,提升连续不间断亲水游憩体验。

策略三

[赋能激活]

将滨河城中村、旧工厂等地区有机更新,焕发滨水地区活力;在新城区谋划高品质滨水开发项目,充分体现滨水综合价值。

通过“插建+功能迭代”、“拆除新建+功能植入”、“立面整治+公共界面”、TOD站点主题开发、复合功能开发、预留大事件用地等举措,赋能激活,引导更具活力的城市业态,城市更新焕发历史街区价值。

策略四

[塑魂串珠]

塑魂串珠,再生更为精彩的文化水廊。提炼城市文化精髓,塑造人文场景及文化主题游线,充分展现城市文化特色魅力。

结合庐州文化、三国文化、清官文化、淮军文化、有巢文化、红色文化、现代文化等,在沿线打造滨河文化聚集区,包括人文历史文化区、滨水时尚文化区、工业遗产文化区、农业遗产文化区等不同分区。

策略五

[筑境点睛]

塑造地标性公共景观。以公共艺术提高形象颜值和品质内涵,营造人与河流和谐共生、奋发向上的精彩场景。

筑境点睛,营造更有魅力的在地场景。“4+17”滨河观景体系,形成层次分明的滨河天际线;“6+12”独具魅力的滨河特色场所,建设40公里公共艺术游览长卷。

形成品读之悦、逍遥仙渡、林溪巢径、乐活逸趣、风尚舞台、水颂名城等重要节点,提供文化生活、文旅体验、活力健康、生态科普等多种功能。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吴奇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2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