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

首页>地方频道>芜湖>要闻

“凤还巢”助力家乡产业腾飞

□记者 顾娅 俞冰清

一片小小的羽毛,究竟能托举起多大的产业?

2015年,无为市无城镇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羽绒协会联合授予“中国羽毛羽绒之乡”荣誉称号,如今无为羽毛羽绒这一传统产业正在年轻一辈的手中创新“聚变”,迈向百亿产业集群。

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安徽文翔羽绒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俞能文,作为土生土长的无为人,亲历了无为羽毛羽绒产业的发展、崛起、腾飞。2月24日,记者走进安徽文翔羽绒制品有限公司,俞能文刚刚送走一批前来洽谈的客户,桌上的电话又响了起来,“现在我们的产品质量、科技含量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原材料购进渠道与产品销售渠道稳定,前来谈合作的客户络绎不绝,可以说全年都是旺季。”

回忆往昔,俞能文感慨不已。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吃苦耐劳的无为人挑起“鹅毛挑子”,走街串巷在全国各地收买鹅毛、鸭毛,把简单的原料加工做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俞能文跟随着父辈外出在杭州萧山做羽毛羽绒生意,异乡打拼不易,但让他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2007年,家乡无为蓬勃的发展态势和优良的营商环境吸引了他的目光,俞能文毅然选择“凤还巢”,回到家乡开启了自己的创业征程。

经过前期准备蓄力,2013年,安徽文翔羽绒制品有限公司试运行,主营水洗白鹅绒、白鸭绒、水洗毛片等成品绒业务。彼时企业规模尚小,年产值仅3000万元。但俞能文在家乡政府的支持下,凭借着对行业的深刻理解和坚定的信念,带领团队一路拼搏。

公司引进先进水洗生产设备6台,不断提升产能,年加工水洗绒3000吨,水洗毛片7000吨,生产技术达国内先进水平。在质量管理上,公司严格遵守国家和行业法律法规,执行各项标准,先后获得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以及欧美产品责任标准IDFL/RDS等国际十多项相关认证证书,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2020年企业年产值2.6亿元,2021年3.7亿元,2022年3.97亿元,近两年公司年产值已飙升至5亿元,与太平鸟、卓尚、森马、GXG等全国知名羽绒制品企业长期合作,产品出口至东南亚、美国等地区,订单逐年攀升,在国内外拥有一定知名度,成功将小羽毛做成了大产业。

“企业就像种子,发展壮大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在芜湖创业,这一切都具备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俞能文深切感受到了家乡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支持,“创业初期,家乡政府不仅给我们解决了用地,相关部门还成立专门服务小组,为企业办事开辟绿色通道,有温度更有速度地让企业顺利享受到各项政策福利兑现。”近年来,芜湖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看得见、摸得着,在这种重商、安商、亲商、护商、暖商的氛围中,文翔羽绒茁壮成长,也坚定了俞能文为家乡发展贡献更多力量的决心。

“想比肩世界一流品牌,就要走抱团发展的道路,形成规模效应,让上下游产业链都强起来”。2021年以来,俞能文以无为市无城镇招商顾问的全新身份,打“熟人牌”,传“好口碑”,推介无为羽毛羽绒产业园产业优势和优惠政策,为家乡“呼朋引伴”,不断拓展“朋友圈”,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实现抱团发展,“中国羽毛羽绒之乡”的金字招牌产生的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

2025年2月,芜湖“新春第一会”召开,为这座城市的发展锚定了新方向,科技创新与“双招双引”成为核心引擎,向“新”而行,以“质”致远的发展理念如春风化雨,为像俞能文这样的本土企业家注入了强劲的信心与动力。

展望未来,俞能文踌躇满志,他计划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产品科技含量,进一步拓展产业链,进军羽绒成品领域。作为“还巢之凤”,他将振翅起飞,与家乡同频共振,互相成就,以己为例,激励更多的创业者来芜投资创业,在芜湖这片充满机遇的沃土上,书写更多创新创业的动人篇章。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69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