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首页>地方频道>南京>要闻

我市全面启动生态农场建设 到2026年力争再创6家以上国家级生态农场

转变思路,绿色防控大显身手;变废为肥,种养循环展现生态底色……在南京广袤田野,生态农场建设如火如荼,种养模式、理念不断更新。

市农业农村局近日印发通知,在2021年启动国家级生态农场建设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市级生态农场建设工作,计划到2026年全市力争评价命名100家左右的市级生态农场,示范带动500家左右的种养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应用生态农业技术和模式,并力争再创建6家以上国家级生态农场。

啥是生态农场?保护环境发展农业的新模式

生态农场不同于常规农场。记者获悉,生态农场是农业绿色发展、污染防治、减排固碳的基本单元,依据生态学原理,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多样原则,通过整体设计和合理建设,在获得最大可持续产量的同时,实现资源匹配、环境友好和食品安全。

走进南京秦邦吉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农场,树木繁茂、满目苍翠,悠扬舒缓的音乐萦绕耳边。“这是放给农场里的鸡听的,能放松它们的心情,促进其生长。”秦邦吉品总经理俞萍说,这里的鸡不仅有音乐听,还可以在林中散步,吃的是农场自产的有机玉米、大豆等制成的饲料,喝的是地下180米处的地下水。

令人称奇的是,在秦邦吉品农场鸡舍里,几乎闻不到一丝鸡粪味。俞萍得意地告诉记者,这是农场研发的发酵床养殖技术,鸡舍地面的发酵床利用农场的谷壳、木屑、秸秆等作为垫料,结合多种有益功能微生物菌群,能快速分解和吸收畜禽粪尿,而形成的有机肥用于种植,种植的谷物又可用作畜禽的饲料,实现种植和养殖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据悉,经过多年经营,秦邦吉品已成为一家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利用的生物动力农场,获得有机农业领域的最高标准“德米特”认证,产出的鸡、鸡蛋、水稻、蔬菜等均获中国有机产品认证,一个鸡蛋的售价高达5元,一只生长600天左右的鸡售价约200元。

生态理念正在南京田野落地生根,秦邦吉品正是生态农场建设的缩影。“生态农场是保护环境、发展农业的新模式,推进生态农场建设意义重大。”市农业农村局生态处处长邬春龙介绍,推进生态农场建设,是推进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关键举措、探索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也是推动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的有力抓手。

下一步如何发力?因地制宜培育生态农场建设主体

建设生态农场,南京早已先行探路。目前我市已申报成功南京秦邦吉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六合区圩里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南京普朗克科贸有限公司等9家国家级生态农场,总数位居全省前列。

2020年,农业农村部发布行业标准《生态农场评价技术规范》,构建了我国生态农场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框架。2022年,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推进生态农场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5年,在全国建设1000家国家级生态农场,带动各省建设1万家地方生态农场。

近年来,生态农场逐渐成为农业生产主体中不容忽视的部分。在2021年启动国家级生态农场建设工作的基础上,我市全面启动市级生态农场建设工作,通过培育引导、指导服务、跟踪监测和科学评价等措施,计划到2026年全市力争评价命名100家左右的市级生态农场,示范带动500家左右的种养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应用生态农业技术和模式,并力争再创建6家以上国家级生态农场。

记者了解到,对下一步市级生态农场建设,南京已有详细谋划。根据通知,各区农业农村部门要将培育生态农场建设主体作为推动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和生态农场建设的重要抓手,将生态农场建设列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内容,大力培训推广一批生态农业技术模式,重点推广应用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污染修复等产地保育技术,化肥农药减量、有机肥替代、生物防控等技术,生态田埂、生态沟渠、生态廊道等田园生态系统建设技术,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废旧地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以及农产品清洁加工、节能贮存、低碳运输等绿色收储运技术。

“对获得市级以上生态农场命名的主体,将在绿色金融、贷款贴息、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未来走向何方?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径

在溧水区永阳镇东庐山下,一座座蔬菜大棚里的黄瓜、茄子、芹菜等蔬菜生机盎然,这里是首批国家级生态农场南京普朗克科贸有限公司的有机农场,看似平常的蔬菜却有一个含金量十足的亮丽名片——“零碳农产品”。

“健康的土壤才能种出健康的植物,我们用有机肥代替化学肥料,建设高标准尾菜处理中心,将废弃物发酵后作为肥料循环使用,有效增强土壤有机质和固碳减排效果。”该公司负责人宋宁介绍,推进农业减排固碳,是生态农场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施用等量氮素的情况下,有机肥料产生的氧化亚氮排放量比化肥最多可以减少50%,同时土壤有机质增加可提升碳吸收量,“一减一增”实现零碳目标。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推进农药减量增效,也是生态农场建设不断追求的目标。在六合区龙袍街道赵坝村的圩里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660多亩抽穗扬花的小麦不时泛起阵阵碧色麦浪,田间每隔30多米就矗立着一个太阳能灭虫灯,仿佛一个个“麦田卫士”。

“这是我们合作社采用的绿色防控技术之一,能减少农药使用。”合作社相关负责人叶权告诉记者,通过实施绿色防控技术,再通过使用有机肥、配方肥,大幅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目前区域内土地化肥较2015年减少52.25%,化学农药减少29.53%,“合作社出产的水稻品质也更好,平均销售价格比传统种植品种每斤高0.1元,亩均增收200多元。”

采访中,多位国家级生态农场负责人表示,农业生态化,才是农业现代化。推进生态农场建设,能有力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加快农业绿色转型,有效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助推乡村生态振兴和农业农村减排固碳,为南京加快建设高水平都市现代农业强市提供强劲绿色支撑。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1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