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五花八门

  • 2019-08-02 14:08:56

    宣传新四军征兵的《参军快报》

    这份《参军快报》为4开2版小报,铅字印刷。报头采用当时并不多见的横排方式,居于头版上端正中。出刊时间为1944年3月14日,期数为第6号,出版单位是《盐阜报》社。报头...

  • 2019-07-19 14:26:39

    吃稻米、戴精美玉器……古良渚人的生活有多精致?

    随着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良渚文化”可谓是近些天来的热词。近日,在故宫举办的“良渚与古代中国——玉器显示的五千年文明展”又吸...

  • 2019-07-19 14:11:46

    帘子隔热冰块降温 古人的三伏天可能很滋润

    原标题:帘子隔热冰块降温 古人的三伏天可能很滋润 “出门五分钟,流汗两小时”,12日正式入伏,这一句话说透了令人谈热色变的三伏天,它也是一年中最热的...

  • 2019-07-12 13:54:31

    研究表明:兵马俑青铜弩机上的墨书是松烟墨

    弩机照片。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摄 中新网西安7月10日电 (记者 田进)记者10日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了解到,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秦兵马俑坑中青铜弩机上的墨书是早期的松烟墨...

  • 2019-07-12 13:45:47

    来看北大新版“大学堂”牌匾录取通知书

    11日起,3800多封北京大学本科录取通知书将陆续抵达全国各地。今年北大推出了全新改版的立体式录取通知书,内有“大学堂”牌匾标志,硬质的录取通知书还可竖...

  • 2019-07-12 11:41:37

    帘子隔热、冰块降温……古人的三伏天可能很滋润

    “出门五分钟,流汗两小时”,12日正式入伏,这一句话说透了令人谈热色变的三伏天,它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待在空调房吃着冰西瓜,是许多人度过“伏天...

  • 2019-07-10 11:01:21

    百姓家门口的民俗“嘉年华”

    “我们是第二次来参加圣水节活动,今年也能被选上,我们所有队员都特别高兴,心情特别激动,希望把这个热情也带给观众!”呼和浩特市红旋风腰鼓队队长扬威兴奋...

  • 2019-06-26 11:07:49

    基诺大鼓:古老神秘文化复活

    巨大的木鼓架在舞台中央,主持祭祀的长老绕行四周,一边念着祭文,一边撒着米粒,然后把两杯烈酒洒在鼓面上。祭祀完毕,鼓声和锣声响起,身穿红、白、黑三色民族服饰的...

  • 2019-06-24 11:46:26

    古人如何过“夏至”?尝食角黍、互赠扇子和放假

    “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时间走到六月中旬,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如约而至,天气变得更加炎热,空调房、冰西瓜成了许多人的最爱。 在古代...

  • 2019-06-21 13:42:28

    一枚珍贵的八路军卫生学校毕业章

    这是一枚珍贵的八路军卫生学校毕业章,它见证了在烽火连天的战争时期,我国的医科学校在艰难的环境中不断发展的时代故事。八路军卫生学校毕业证章 这枚证章为菱形,...

  • 2019-06-21 11:32:41

    从一片桑叶到一缕锦绣

    原标题:从一片桑叶到一缕锦绣 缂丝以生蚕丝为经线,彩色熟丝为纬线,织造时,先在织机上安装好经线,经线下衬画稿或书稿。用蜀锦大花楼木质机织造蜀锦,拽花工须掌...

  • 2019-06-19 10:47:23

    独孤信印:“史上第一老丈人”的多面印信

    2019年高考刚刚落下帷幕,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一处展台前人头涌动,许多人特地前来欣赏南北朝时期的官员独孤信的印信。这个1500年前的26面体印信,因出现在今年高考全国Ⅱ...

  • 2019-06-03 11:35:22

    斑斓地图——古代染色奥秘大公开

    五月的鲜花开遍原野,仿佛一幅天然的画卷。阴阳五行,是天地间自然的色彩。此时的杭州玉皇山下,中国丝绸博物馆正在举办“首届天然染料双年展”,并配套组织...

  • 2019-05-20 11:05:30

    湖南永州:唤醒沉睡千年的石刻

    原标题:湖南永州:唤醒沉睡千年的石刻永州道县的月岩石刻 资料图片永州祁阳县的浯溪碑林外景 资料图片 1200年前,唐代文学家元结在虞舜南巡之地——湖南...

  • 2019-04-23 11:34:59

    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的“天堂书店”

    多米尼加书店位于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市中心,前身是拥有近800年历史的多米尼加教堂,由荷兰建筑师重新设计改造完成。整个书店将现代元素与哥特式建筑风格相结合,不仅保持...

  • 2019-04-15 11:41:16

    能工巧匠“复活”明清徽派老建筑

    4月13日,在安徽铜陵义安区西联镇犁桥老街,徽派建筑匠人在修复明清时期老建筑。近两年来,来自安徽黄山的40多位徽派建筑能工巧匠结集铜陵犁桥老街,采用传统方法,移建...

  • 2019-04-15 11:40:49

    甘肃民间艺人17年间制作2000多张傩面具

    4月14日,兰州,甘肃民间艺人马正德在工作室里展示他制作的傩面具。据马正德介绍,17年间,他共制作了2000多张傩面具,从封神演义中的神话人物到四大名著中的代表人物再...

  • 2019-04-12 11:42:19

    发现——老物件里的京味文化

    王金铭介绍老式电饼铛。 邓梦芳摄 在北京钟鼓楼西侧,有...

  • 2019-03-27 10:32:09

    匠心——潍坊“风筝王”的飞天梦

    王永训制作的10寸荷花蜻蜓风筝 风筝,旧称“纸鸢”或&ldquo...

  • 2019-03-22 15:21:40

    千年竹纸守护者: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

    原标题:千年竹纸守护者: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庄富泉正在制作竹纸。 彭晓霞 摄 竹林叠翠、清泉淙淙,庄富泉的造纸厂就坐落于此。磨浆、抄纸、晒纸、裁剪、包装&hel...

  • 2019-03-18 10:51:59

    流淌的人文情怀——家乡的篾匠

    篾匠活是家乡的技术活。手艺高的篾匠,可以编织带有各种图案造型的竹器,广受民众喜爱,东西卖得快,篾匠收入多,也往往得到更多人的尊敬。 家乡地处汉水流域,河边...

  • 2019-03-15 13:47:54

    西安“失恋博物馆”走红 珍藏爱情“遗物”

    3月11日,在失恋博物馆内参观的女孩。近日,位于西安东大街一商场内的“失恋博物馆”走红,里面收集了来自全国100多位失恋者的物品与故事,很多网友将自己的...

  • 2019-03-15 11:46:59

    海昏简牍中发现千余枚汉代“六博”棋谱

    原标题:海昏简牍中发现千余枚汉代“六博”棋谱 海昏侯刘贺墓主椁室文书档案库曾出土5200余枚简牍,负责这批简牍文字释读工作的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近...

  • 2019-03-15 11:39:58

    从皇宫里“走出来”的苏氏琉璃

    在山西省太原市山头村山头窑址,沿沟边而建的几间砖房和彩钢房就是苏永军的琉璃制作厂和苏氏琉璃传习基地。 杨佩佩 摄 53岁的苏永军是苏氏琉璃的第八代传人,祖祖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