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服务小微企业:上海银行业三大变化

  “以前没有房子抵押,小微企业想贷款,谈也不要来谈。哪像现在,手机上点点,资金就到位了。”一位银行“老法师”回忆起十几年前的情形颇为感慨。

  尽管近年来小微企业的融资情况不断好转,但本轮疫情之后,上海小微企业显然需要更大的金融纾困力度。当前,通过不断提升服务小微企业的能级,上海银行业正呈现出三大显著变化。

  必须到现场才能拿到钱?

  “怎么一次银行都没跑,贷款就放下来了?”拿到贷款,上海康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宏波很惊讶。

  不到银行现场,一样可以拿到资金。这样的变化,正为金融纾困带来更高的效率。

  “这轮疫情来势汹汹,持续时间又长,我们这些小微企业的生产、物流、资金都经受了巨大考验,真的挺难。”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刘宏波找到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申请贷款。回想整个贷款流程,他既没去银行,也没有什么抵押物,就坐在办公室里签了个字,便贷到了500万元。而且从签字到放款,只用了3天。

  刘宏波不知道的是,自他发出贷款申请,建设银行已经利用大数据,给他的企业“画了像”。针对小微企业,建设银行与外部多个系统连接,利用结算、账户、税务、涉农、供应链和第三方等多种数据,来全面了解分析企业,确定贷款额度。

  “不只是这种信用贷款不用到场,现在抵押类贷款也实现了纯线上操作。”建行上海市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李华介绍,相较于以往需要往返于房地产交易中心和银行,目前建行与上海市房地产交易中心实现了系统直连,能够在线为小微企业贷款落实抵押登记的全部手续,并且抵押评估费、登记费和保费全部由建行承担。

  同样足不出户,小微企业还可以办理无缝续贷,极大缓解了到期资金周转压力。目前,招商银行上海分行小微企业贷款升级优化了线上“自动转贷”方案,贷款即将到期的客户确认续贷意向后,手机银行会向客户推送一个“自动转贷”邀请,客户确认即可完成在线续贷,无需归还原贷款到期金额,无需与银行工作人员见面,也无需提供纸质材料。

  普惠小微贷都是“一刀切”?

  以往,银行业对于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的定义很简单——授信1000万元以下。银行审核小微企业资质,基本不分行业,大家都一样。

  但这1000万元涵盖的范围里,企业的差别其实很大。科创、物流、贸易,不同行业的小微企业,其自身的特点不同,对于资金和服务的需求当然也不同。

  随着服务不断细化深入,沪上银行业开始重视这种不同,相应的服务也变得更为个性化、差异化、精准化。

  “以前做小微业务就是看财务报表,现在报表不是唯一的了,我们更关注非财务因素,必须对各个行业有所了解。”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普惠部总经理王健举例,比如科创企业初期往往没有销售收入,只有研发投入,那就要看创始人的学历,看团队拥有的专利,看企业的技术领先度,这样才能真正给到优秀科创企业帮助。再如物流企业,要统计它拥有的车辆吨位、接触的客群范围,个体工商户还要考虑个人的品行等。

  王健介绍,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不断挖掘各行各业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和习惯,分行业领域,为企业提供差异化融资定制服务,推出了“科创e贷”“物流保运贷”产品包等一系列行业定制贷款,只为“精准滴灌”。

  根据服务小微企业的经验和大数据的积累,上海农商银行也在逐步建立“四阶服务体系”。这一体系从贷款金额不到30万元,至最高1000万元,共分为四阶,配套以不同的申请方式、审批流程。该行还在今年成立了微贷中心,探索多元收入认定方式,推进小微企业信贷产品投放增量扩面,更加精准地服务上海小微企业。

  如何主动对接“众里寻他”?

  对于数量众多的小微企业来说,首次贷款是一道坎。

  由于信息不对称,很多小微企业并不了解银行的贷款政策。 下转4版(上接第1版) 同时,那么多小微企业,分散在城市的角角落落,哪些需要资金,哪些需要帮助,只靠银行客户经理,恐怕也很难全覆盖。

  政府和行业开始思考合力破题。不久前,上海银保监局联合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商务委、市财政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建立了上海市中小微企业“纾困融资”工作机制。

  在这一机制下,上海银保监局要求上海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一方面要主动筛选符合纾困条件的企业名单,主动做好纾困融资工作;另一方面应与市发展改革委、经济信息化委、商务委、科委、民政局、财政局、农业农村委、工商联等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各级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园区对接,获取需要纾困对接的企业名单。

  银行立刻行动了起来,不仅主动与行政管理部门等对接获客,还合作开发出更多创新的纾困融资产品。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与各个部门渠道共同开展“纾困融资”线上宣讲活动,参与者超5000人次。浦发银行上海分行主动尝试与上海市融资担保基金、上海各区财政共同搭建融资服务联动平台,其中市融资担保基金为贷款提供担保,区财政承担一定比例的风险补偿,与银行共担风险,为更多小微企业发放纾困贷款。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也引领会员单位与上海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中心、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等单位加强协同,共同建立专项信贷产品快速服务通道。

  这一变化带来的成效显著。截至今年6月末,上海中资银行累计投放纾困融资1179亿元,投放至3.78万户,间接为219万人提供就业支持。

  “有时候我们小微企业就是差一口气,挺过去了就能活下来。”刘宏波们的诉求,正是上海银行业变化的目的。这样的变化,正让金融的血液,在上海经济的“毛细血管”中畅通无阻。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21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