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核心圈地域优势,打造长三角区域特色旅游节庆品牌,赋能乡村振兴,助推一体化发展。3月30日下午,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首届梨花节开幕仪式举行,上海市嘉定区委书记陆方舟,太仓市...
政策落实要“快准稳”,要简化税费优惠享受,推进各平台数据交互共享,推进税费优惠政策精准推送、直达快享、免申即享;要扩大小额快速退税(费)范围,5000元以下小额退税(费)受理即办。...
得益于区域协调发展,现代化美好安徽加快建设。2022年,安徽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5万亿元、增长3.5%,总量进入全国前10,增速居长三角首位。...
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就各地的财政电子票据共享、跨省报销情况进行交流。各地就如何推进长三角区域财政电子票据共享应用的难点堵点问题进行研讨。同时,会上就下一...
营商环境是城市的首要竞争力。目前,浙江省已启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作为全国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之一和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备选样本城市,2022年杭州实施的...
江苏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省份,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必须抓好的“国之大者”,“环境美”是“强富美高”新江苏的重要内涵。...
打开手机上的城市门户APP,办理社保缴费、查询公积金余额、了解最新人才政策,可能是百姓与数字政府最寻常的接触。南京市城市数字治理中心主任翁晓泳介绍,2014年上线的“我的南...
水库具有防洪、灌溉、供水、生态、养殖、旅游等多种功能,是支撑、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目前,江苏省现有注册登记水库952座,其中大中型水库51座...
展会将以“走向碳中和之路”为主题,聚焦绿色低碳技术、产品和成果的推广宣介,旨在搭建碳中和全产业链各类主体对接交流的平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
浙江省重点打造“健康大脑+智慧医疗”发展体系,呼救者拨通120后,系统自动分级调度救护车,并精确匹配导航信息,调节交通信号灯,通过地图软件向周围车辆发送警示。...
和煦微风已催开满径花香,又是一年春来到。为进一步丰富辖区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更好地帮助残友敞开心扉、走出家门,感受春天家乡美景,拥抱生活,近日,江苏省江阴市云亭街道云博...
一年美景仲春日,最是贾汪桃红时。近日,2023徐州·贾汪第十四届桃花节在督公湖景区开幕。本届桃花节以“国潮汉风 墨上花开”为主题,邀请八方来客来贾汪畅享“桃源生活”。...
在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上,安徽省将完善初次分配、再次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政策体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促进共同富裕。...
据国家统计局调查,2022年浙江省群众安全感达99.28%,高于全国平均值1.13个百分点。“平安浙江”建设再交高分答卷。
沪苏浙皖在毗邻交汇区抓破解行政隶属障碍、解决执法结构矛盾、构建自由裁量基准等痛点难点上率先探路,加强政策、技术、标准对接,各尽所能、各施所长、兼容并蓄、共享共荣。...
“靖善靖美 德润马洲”靖江市美德善行故事巡回宣讲会首场活动走进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小学,一个个美德善行故事激励人们以身边好人为榜样,见贤思齐、崇德向善。...
2022年,安徽省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制造业投资增长21.5%,分别高于全国3.9和12.4个百分点。截至目前,安徽有境内上市公司161家,数量居中部省份前列。“安徽将继续加大市场化、...
2023年,安徽省预计投入资金约100亿元用于新建高标准农田项目,全省各级财政补助为2500元/亩。
企业足不出户,也不用提交申报信息,就可以享受到惠企政策,这是“免申即享”的一大亮点,既给企业节省时间和成本,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依托“皖企通”平台,安徽省建设了“1+16+N”惠企...
在各类案件中,虚假诉讼扰乱正常司法秩序,破坏社会诚信,特别是涉及到民营企业的虚假诉讼,很容易损害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也对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虚假诉讼监督...
江苏省文化产业与数字技术协同推进、融合发展,新型业态蓬勃兴起,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数字文化产业异军突起,展现出强大的成长潜力。...
本次修订全面回应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从打造现代化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格局、加强源头监管、改善便民服务措施、完善道路通行条件和通行规定、科学设置法律责任等方面作了完善...
《办法》规定,要推进节地生态安葬,独立墓位占地面积不超过0.5平方米,合葬墓位占地面积不超过0.8平方米。公益性公墓应当使用卧式墓碑。倡导经营性公墓使用卧式墓碑,规定经营性公...
临近清明寄哀思,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一行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深切悼念遇难同胞。马英九受访时表示,历史绝不可遗忘,我们所有中国人都应自立自强,才不会被...
近年来,安徽省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把解决长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突破口,实施禁新建、减存量、关污源、进园区、建新绿、纳统管、强机制及生物多样性保护“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