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昆山:公共自行车系统成为市民满意的民生工程

  2010年,国家住建部推行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昆山成为首批示范城市之一。自2011年开始,昆山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分一、二、三期逐步进行提升与完善,目前共建设站点358个,安装锁车柱12000多个,投放自行车10000辆。按照“财政投入、服务外包、市场运作、政府监管”的建设运营模式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认可与好评。

  截至2016年6月底,全市共计办卡超过43万张,累计借还车次数超过1.34亿次,市区公共自行车使用率超过了每天5万人次。公共自行车服务已不再是单一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需求,而是成为了一部分市民日常上下班的交通工具。

站点调度.jpg

  智能与人工相结合,调度管理进一步完善

  由于使用率高,妥善解决运营过程中的调度问题成为昆山公共自行车推广成败与否的关键所在。

  虽然公共自行车系统运用物联网技术进行运营管理,相对来说智能化水平较高,但智能化的后台管理有时也会失效,尤其是在早、晚高峰时段,“借不到、还不了”的问题还是非常突出。针对昆山公共自行车使用的实际情况,运营公司加强数据统计分析,对站点使用率进行了排名。排名前20的站点,采取高峰时段人工值守的调度方式,及时解决满桩情况,解决“还不了”的问题;对借车需求大的站点,则采取提前放置备车,巡检人员利用电瓶车及时将备车上桩,解决“借不到”的问题。

  在调度枢纽的设置上,经过一期、二期项目日常管理中的探索,昆山在三期项目中创造性地建设了5个调度枢纽点,通过枢纽点的中间过渡,形成小区域循环调度,大大提高了调度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同时,合理安排站点位置。在一期项目中,由于经验不足,部分站点设置于大型厂区附近、单行道和周边场地狭小等区域,给后续的调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二、三期项目的点位设置上,就充分综合考虑调度等问题,提前规避了因站点位置不合理而带来的不利影响。

  维保与客服同时加强,使用满意度不断提升

  昆山公共自行车系统开通运营之初,市民的热情持续高涨,使用率一直居高不下。由于一期项目的公共自行车为充气胎,车胎故障和损坏情况非常严重。于是,昆山参考其他城市经验,并结合本市车辆使用实际情况,将充气车胎全部更换成了免充气胎。基于出厂车辆只有标签标号,容易脱落和损坏,并且锁卡损坏率高,经常出现车号无法核实的情况,全市又对所有的公共自行车进行了钢印标号,以此作为该车的唯一身份证明,避免了错号、缺号、重号等问题。

客服热线 、后台调度.jpg

  为了保持车况持续处于良好状态,昆山十分重视公共自行车日常的维保工作,要求公司每天合理安排一定数量的车辆进行日常的检修保养及清洁等,通过不间断的循环,将故障消除在前。同时积极利用冬天使用率偏低的实际情况,对车辆进行全面维修检查。除此之外,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对于使用率高,磨损情况严重的部分站点,实行设施设备升级,目前全市已完成了50个站点的升级改造工作。

  与此同时,热情、文明、及时的客服服务也在昆山公共自行车的成功推广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市民来电情况看,基本上为投诉和求助两类,如何将投诉人的怒气化解,给予市民帮助,都是通过客服人员传递出去的。因此,昆山专门对客服人员加强专业培训,及时解决各类问题,市民使用满意度显著提升。

  积极搭建联动平台,管控力度竿头直上

  通过对公共自行车日常运营管理的分析和研究,昆山通过第三方开发了公共自行车绩效考核软件,通过后台自动考核和现场考核,对公共自行车运营情况实施全面监控。目前该平台的功能日益完善,现已实现对站点空满桩实时状态、调度车辆定位、客服电话录音与统计、数据分析 、现场考核记录 、考核明细表功能。

车辆维修.jpg

  对于运营公司在日常运营管理过程中无法解决的客观困难,监管部门努力协调各方资源,搭建沟通平台,采用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各部门资源优势,对霸车、社会车辆侵占站点及不文明用车等现象通过各辖区街道、社区、执法中队、交警中队以及社会公益组织等进行制止和引导。并定期召开考核例会,发出督查通报。在保证每月1次运营分析例会的基础上,形成每周1次考核例会,每月1份督查通报等做法,确定问题解决时间及问题责任人,保证有通报,有回音,有问责。

  下一阶段,昆山将继续督促运营公司提高主动服务意识和后续服务能力,建立有效的反馈平台,及时解决各类新情况新问题,形成相对先进的公共自行车智能化运营管理系统和完善的公共自行车保障体系。让更多的市民体验到公共自行车的快捷与便利,使公共自行车系统真正成为市民放心与满意的民生工程。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552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