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页>文化>风雅汇

刘旭东:沙克,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诗人

  原标题:沙克,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诗人

  ——评《诗意的运河之都》

  很荣幸参加沙克诗集《诗意的运河之都》研讨会。

  一个人写诗写到要开作品研讨会,这本身就是难得的成就。坦白地说,我没有读完《诗意的运河之都》的每一篇。我是随机阅读的,但是我被惊艳了。这些诗歌的水平远远超过我的想象,以至改变了我对新诗的看法或者偏见。我也是一个诗歌爱好者,我没想到沙克的诗歌能够如此生动准确而又独特地表达他的情感、他的思想、他对人生家国天下的种种思索思考思绪。他是一个诗人,也是一个思想者。诗歌是他的表达方式,也是他的生活方式。40年来,他以诗歌发声,从未停歇。这种坚持,殊为难得。他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诗人。

  《诗意的运河之都》是沙克诗歌的集结。以此命名诗集,体现诗人对故土的眷恋和自豪。诗人生长生活在运河之都,他的视野却是兼顾天下的,所以诗分五类:人文风光、家国记忆、田园情怀、城市影像、精神故土。从中可以看出沙克的触角非常广泛,视野非常开阔。古人讲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沙克诗歌的内容正是如此。我觉得他不仅是用诗歌在为河流立传,而是在用为心灵立传的方式,为时代立传,为家国立传。我猜度,这是他的艺术初心,也是他的艺术野心。这一点从他的许多诗题中就可以看出。而翻阅这部诗集,我觉得他是实现了这一艺术野心的。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古诗到新诗,都极大地滋养了中国人的精神园地。如果没有了诗歌,中国的文学甚至文化是不堪设想的。与灿烂辉煌的古代诗歌相比,新诗才有100多年的历史。新诗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是白话文的必然伴生。100多年来,多少诗人在新诗的道路上探索,从最初的浅白俚俗到后来的隐喻象征、唯美朦胧、各种现代派甚至后现代,可谓群星璀璨、光彩夺目,新诗在艺术观念手法方面做了最多的尝试,甚至拓宽了现代汉语的语法构成和表达方式。从个人情感的抒发到时代战斗的号角,新诗的面貌发生了多次巨大的变化。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新诗的黄金时代,沙克从那时进入诗坛,内心就一直没有离开诗歌。不管潮起潮落,沙克一直都在坚持创作。环视域中,几人能及?

  40年来,沙克的诗歌也呈现出不一样的状态,但总体上看,有这样几个特点十分鲜明。

  一是语言的繁富。沙克是一个驾驭语言的高手,似乎没有什么词汇不能入诗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他的乡间生活,他的城市生活、他的广泛涉猎以及飞速发展的时代,都为他的语言提供了最为丰厚的土壤。而沙克又是极其敏感的,他总是能将生活中的事物或者典籍中的词汇织进自己的诗作。如果做一个统计,我相信,这本诗集的用词量一定是一个十分可观的数字。

  二是想象的奇特。想象是诗人的看家本领。但是沙克的想象有时还是令人称奇。比如《蹲在猫背上的启明星》。这首诗写于1985年,明显带有朦胧诗的特点。“一只屋顶的猫居然想找启明星做对象”,这是诗人才有的呓语。又如《一根阳光穿透我的生命》中“遇到一根弹性很大的阳光/不远万里,突破地球和脚心/一瞬间穿透我的生命”,足可证明沙克想象力的疯长。

  三是意象的连绵。诗言志,诗用意象言志。不论是新诗古诗,这应该是诗歌不变的法则。但新诗的意象往往是连绵的,铺排的。沙克的诗就是如此。这种特点在他的许多诗作中都能找到印证。如《中国印,世纪心》、《八十年代小结》、《婚礼进行曲响起来》、《走的人还会回来》等等,可以说是信手拈来,俯拾皆是。这种连绵的铺排的意象是新诗的特长、新诗的魅力,有时会形成排山倒海的气势,有时又是一种徘徊沉郁的力量。

  四是情感的真挚。这是沙克诗歌给我的最深的印象之一。沙克的绝大多数诗作我自以为是能够读懂的,他很少故弄玄虚。无论是“家国记忆”还是“田园情怀”,无论是“城市影像”还是“精神故土”,他的诗都做到了修辞立诚,真挚感人。如《候车》,诗虽短,只有两节,但却以独特的表达写出了古往今来的“别亦难”,“当列车开来/我却难以迈进车门/腿,如那/站台边的树根/即将生枝,长叶”,真是令人叫绝。

  五是思想的沉静。沙克的诗有深度,但不故作高深。如《小唱》通过“燕归来”这一意象写怀乡之情,却有隽永之思。《兄弟们都会回来》呼唤祖国统一,用的是最朴实的告白,“嫡亲的兄弟/我们的生活可以不同/心地永远相连/兄弟们都会回来/兄弟们都会回来”,又如《望乡》,“睁眼两行热流闭眼两行热流/一行乡恋,一行乡愁”。

  当然,沙克有时又是幽默的俏皮的,这反映了诗人的多面性。如《所爱》写出了初恋情人的某种状态。先是看她,摸她,亲她,三小节层层递进,最后却是“她的青枝绿叶的眉尖/含着怒火”,将少女的娇嗔之态刻画得活灵活现,让人会心。又如《月亮下的月光》,“连月亮也说不清/下面的月光是不是自己的/月光也说不清/从月亮那里除了姓氏/拿到过什么了”,这首诗几乎是一种语言游戏,但价值在于趣味,趣味也是价值。还有讽刺,《少妇在飞机上对我谈理想》,就像分行的散文,塑造了一个世俗市侩官太太的生动形象。

  沙克的许多诗不仅可读而且可诵。如《梦圆大陆》、《春天献词》、《中国印、世纪心》、《内陆河及其子孙农夫们》等,特别是“内陆河”,让我想起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

  沙克对诗歌形式也做了多方面尝试。总体上看是自由的灵动的,不受拘束的。他的诗大多不押韵,但却有节奏。这种形式源于新诗的传统,更多属于舶来品,深受译诗影响。

  沙克是一个真正的诗人。他有对诗歌的执念,有鲜明的风格,有多方面的才华,是完全可以卓立于当代诗坛的。

  沙克对自己的诗很自信。他在《沙克在百年后》中说,他会“像一粒菜籽,在晚报的下面/从烂泥的下面听你们咀嚼他的诗经。”

  我也相信,他的诗一定会流布于世、留存于世。

  2022年6月5日于涟水高沟

 

  刘旭东,江苏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一级编剧。毕业于复旦大学文学专业,获得长江商学院EMBA硕士学位。

  著有影视评论文集《聚沙集》、电视文集《惊鸿集》和散文集《依仁集》、《吾乡食物》、《吾乡风物》、诗集《人生到处》等。曾被中国文联授予“全国百名优秀青年文艺家”称号。

  沙克,当代诗人,一级作家,文艺批评家。60后,生于皖南,居住江苏。历任多家媒体杂志记者、主任编辑,高校兼职教授,北大访问学者,政府、教育及文艺机构顾问等。1980年代走上文坛,参与中国现代主义诗潮。现从业于文艺研究、文艺编辑、文艺协会。兼任中国文联主管的《中国文艺家》杂志社副总编辑、艺术总监。

  发表散文、诗、小说及文艺评论等数百万字,作品被收入全国二百余种文学选集、典籍,出版文学及文艺评论著作二十种。曾赴亚欧非美澳访问交流、采风写作,有作品被译为英、法、日、俄、以、西、荷、孟等多国文字。获得过多项全国性文艺作品奖。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39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