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首页>地方频道>上海>要闻

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月6日至10日,音乐剧《粉丝来信》在上海文化广场上演,并开启全国巡演。董天晔 摄.jpeg

3月6日至10日,音乐剧《粉丝来信》在上海文化广场上演,并开启全国巡演。董天晔 摄

  记者 顾杰 洪俊杰 王海燕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坚定文化自信,关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并对文化创新发展做出具体部署。聚焦坚定文化自信,围绕公共文化普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化走出去等话题,与会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自信之基

  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不少代表委员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凝结着中国人看待世界、社会和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曹文泽认为,坚定文化自信,需要在巩固文化主体性中开展理论创新。中华民族具有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坚持植根历史文化沃土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简单复兴传统文化,更不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替代马克思主义,而是要“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关键是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冲突加剧,战火频仍。”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陈众议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崇尚和平、实事求是等特质,经过时代推进和理论创新转化,可以为世界寻求和平与发展提供丰富的文化和理论资源,“比如中华文化中的大同理想,就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契合”。

  文化惠民

  今年3月5日至8日,恰逢全国两会期间,上海歌剧院原创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驻场宛平剧院,为上海徐汇7000余名师生带来公益演出。此轮公益演出之后,还将走进校园、社区。

  “惠民普及不能仅仅靠大型剧院。”全国人大代表、上海歌剧院院长许忠说,要高度重视中小型剧场和人民群众家门口的艺术空间,将其作为主要文化惠民阵地,进行有序的内容开拓。他建议,大力开发运用社区文化中心等各类文化设施,联动博物馆等公共场馆,共同开发跨界普及项目,免费向公众开放,进一步开发利用好市民身边的各种公共文化空间。

  文化空间的拓展,也是全国政协委员、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一直关注的议题。今年元旦起,上海音乐学院内6栋历史保护建筑的修缮工作完成后,校园逐步向社会开放。“市民进入校园,不仅能看到漂亮建筑,还能享受丰富的文化资源,第一个月参观人数就破万。”

  在他看来,应该将学校的高水平场馆与高品质公共空间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他建议将高校高水平艺术场馆与公共开放空间纳入覆盖城乡的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进一步推动管理与运营专业化、规范化,设立专项支持资金,凸显高校在文化事业发展和美育教育中的阵地作用。

  传承创新

  如果说空间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统则是文化发展的源头活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非遗是一个地方、一个民族重要的共同记忆。”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中医药大学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吴焕淦调研后发现,地方性中医药非遗项目大多被保护在医院、诊所等环境,与群众距离远,且历史资料的保护研究能力不充分。他建议,有条件的、中医药文化具有特色的市县推进基层中医药博物馆、文化场馆建设,并征集散落于民间的,尤其是缺少保护的中医药非遗文物、史料等加以保护。

  唱响世界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提升,如何让中华文化扬帆出海、唱响世界,成为很多人关心的话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提高国际传播能力。

  近几年,数字化技术逐渐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但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教授黄勇平调研后发现,中华文化国际化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境外平台垄断的影响,内容推广和分发渠道有限。

  他建议,建立健全鼓励数字文娱企业“走出去”的激励机制,加强文化企业与电信运营商、网络公司、电商平台的沟通协调,畅通开展合作的信息渠道,同时,推动中国互联网企业从单一的产品输出,转型升级为平台提供者与数字生态构建者,承担起更深度全球化的角色。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2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