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

首页>地方频道>马鞍山>要闻

马鞍山:集体经济“提档加速” 乡村振兴“蓄势聚能”

  6月18日,当涂县石桥镇,沟塘农田规整连片,高处俯瞰清澈明净,美不胜收。近年来,当地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加大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发展水稻、螃蟹、小龙虾等特色产业,绘就美丽水乡新画卷。

  夏日炎炎,绿满乡野。含山县东山村金灿灿的黄桃采摘正忙,和县泉水村水果智能大棚建设正酣,当涂县七房村螃蟹躲在水草里日益成长,博望区联三村数万只小龙虾爬上了市民餐桌……似火骄阳中处处升腾着致富的希望,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乐章正在一江两岸奏响。

  近年来,马鞍山市聚焦推深做实“一抓双促”工程,坚持党政推动、要素联动、服务驱动、资金撬动、样本带动,大力实施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培强扶优消薄”工程,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为强村富民、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截至2021年,马鞍山市415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超过20万元,其中50万元以上强村占比43.4%,10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14.7%,村均经营性收入达58.05万元,位居全省前列。

  善引领,沉睡的资源活起来

  坐落于美丽的苍山脚下,拥有1.3万亩山场资源,却也因山阻隔、交通不便,曾经的白衣村藏在“深闺”,几无产业,家底薄、村民穷。如今,按照“支部领航、党员带头、村企共建”的思路,统筹各类财政资金,使出引入种植大户、成立专业合作社、村集体自主经营等招数,白衣村变荒山为茶场,不仅实现“人均一亩茶”,建成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2021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更是突破100万元。

  从“零”到100万的背后,是沉睡的资源被唤醒后迸发的强大活力,更是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马鞍山市始终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政治任务,在充分摸底调研的基础上,先后出台《关于坚持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马鞍山市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2021-2023)行动计划》,明确“抓两头带中间”的发展思路,谋划实施“培强扶优消薄”工程,锚定发展目标,实行周期管理,久久为功发力。

  谁来干?建立起村级集体经济联席会议、定期调度、联系指导、适时督查4项机制,推动落实“1+3”包联制度,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纳入县镇村目标责任制考核,实现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层层落实。推动各地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绩效与村干部收入挂钩制度,设立绩效奖励资金,引导村干部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聚力使劲。

  干什么?运用市场逻辑,统筹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等,结合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资源要素配置,注重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编制完善县乡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坚持项目为王,抓好产业布局、谋划增收项目、抓好项目实施,扶持360多个村编制实施发展项目1255个。

  怎么干?以发展乡村产业、培育市场主体为重点,村级留用地、金融助力、绩效评价等务实管用的配套政策接连出台;市财政设立2000万元专项资金,分别给予“培强扶优村”和“薄弱村”不低于50万元和30万元的分档补助,三年各级财政累计投入2.6亿元“真金白银”;纵深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加大村级集体经济信用贷款支持力度,对党建引领信用村选点村集体经济组织授信5000万元;全面梳理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办公用房、校舍、厂房、商铺门面等各项资产,使用权全部交由村集体开发利用。

  抱团闯,增收的渠道多起来

  政策、资金开始集聚,沉睡的资源渐被唤醒;如何让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成为头等大事。

  5月18日,伴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和县历阳镇兴圩村的木耳产业园破土动工。利用老村部现有资源,项目建设进度日新月异,如今,黑木耳种植用房已封顶,道路硬化、围墙堆砌等配套工程建设如火如荼。“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发展木耳产业园,投产后将种植菌棒2万棒,纯收益10万元左右,并通过联农带农机制,带动脱贫户就业、增收,实现村集体和农民双赢。”兴圩村党总支第一书记、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队长郭道江说。

  实施“金菜地”工程,推广“一业联百社、百社带千户”蔬菜特色产业发展模式,推动村均增收超10万元;通过“金稻渔”工程,发展稻虾种养基地23000亩,村集体每年按照持股金额10%获得固定收益;“金土地”工程引导村民以土地入股,通过流转集中、适度改造、拆零并整、挂网发包、溢价分红等方式,推动改造提升土地4800余亩……“金土地”里端出“金饭碗”,一个个“金字号”工程已然成为实现共同发展的“强力引擎”和“管用招数”。

  在博望区博望镇,由12个村携手投资成立的马鞍山市兴望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迎来了第二次分红。“山宁村分红47.6万元,红阳村分红52.1万元……”短短一年时间,该公司通过村企合作模式,积极推动“一村一产业一项目”建设,参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土特产品销售、标准化厂房租赁、土地复垦等,创收2900万元,让12位“大股东”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50万元,跻身强村行列,其中,年收入100万元以上的7个,年收入200万元以上的4个。

  打破“单打独斗”,推动“抱团发展”,实现“1+1>2”的作用。近年来,马鞍山市聚焦巩固提升含山茶果、和县蔬菜、当涂河蟹等优势特色产业,围绕“资源盘活、资产租赁、资金利用、土地开发、农业提效、三产融合、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物业经济、服务生财”等十大路径,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广推“抱团发展、村企联营、村银共建、飞地发展、抱团致富、以强带弱”等发展模式,积极探索新路径新办法,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形式愈加多样,逐渐形成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的良好格局,实现“单一型”低层次向“多元化”高水平发展的转变。

  搭平台,乡村的能人干起来

  还没走进含山县铜闸镇太湖村的创客服务中心,就听到非常热烈的讨论声,这是太湖村在召开乡村振兴发展议事会,村两委、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创业能人、致富大户等齐聚一堂,各抒己见,为村子发展出谋划策。

  守着金土地,不能让农民再过穷日子。乡村振兴,强村富民,用好人才资源是关键。

  “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有个好支书。”始终坚持把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抓手,创新实施以建设村居工作者管理平台、村民“大管家”服务平台和基层党建工作保障机制为主要内容的“两平台一机制”建设,大力实施“雏雁培育”“头雁领航”“能人回归”工程,常态化开展专题培训、外出考察、跟班学习等“本领提升”行动,组建“产业发展服务团”“兴村名师帮带团”提供智力支撑,一批有商海闯荡经历的“海归”人才、有经营头脑的创业人才、有学识远见的青年人才回村任职,在农村广阔天地里淬火磨炼、快速成长。

  集体经济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之路,除了有乡村干部的带头干、带领干,也离不开“土专家”“田秀才”的加持。

  “我的名字就是‘先锋’,加入‘红色帮帮团’,一是为了感恩,二是为了发挥作用。”从返乡的下岗职工到在村党组织的帮助下成长为蟹苗养殖“能人”,再到免费帮助村内小户、弱户提高蟹苗产量和质量的“好人”,周先锋对自身角色的转换很是开心。

  作为“中华蟹苗第一村”,当涂县乌溪镇七房村号召懂养殖技术的土专家、养殖大户组成“红色帮帮团”,广泛开展养殖技术传授、市场营销帮扶等,当地蟹苗产业日益壮大,“滚雪球”效应愈发凸显。

  近年来,不断激发合作社带头人、家庭农场主、农民企业家、农村经纪人和乡村能工巧匠、种田能手、农技服务人员等群体的活力,充分发挥乡土人才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作用,全市12000多名乡土人才活跃在乡村振兴一线,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65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