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首页>地方频道>上海>要闻

代表委员热议:“第二十条”被唤醒,司法机关该如何落到实处

  特派记者 王海燕 顾杰 洪俊杰

  “春节期间,我特地去看了《第二十条》。这部电影为什么受到关注,就是因为回应了社会的关切。”上海代表团3月9日在审议两高报告时,不少代表提到《第二十条》这部电影。

  随着电影《第二十条》热映,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条款”备受关注。最高法工作报告显示,2021年至2023年,人民法院对77名被告人以正当防卫宣告无罪,并明确提出:“法不能向不法让步”不是口号,“第二十条”已被唤醒,还要持续落到实处。会场上,“第二十条”也引发了代表委员热议。

  全国人大代表、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顾军说,这次两高报告以公序良俗为导向,激活“沉睡”的正当防卫条款,展现的是为人民司法的底气。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熊猫机械(集团)有限公司采购经理李丰认为,唤醒“第二十条”,背后反映的是人们对公平正义的期待,“‘不法’就应该承担代价,而不是让‘防卫’去承担代价。”

  “判断‘正当防卫’重要的衡量标准,不能事后来看防卫与侵害是否对等,要按照当时的情况来判断。”全国政协委员、金杜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毅表示,侵害行为是不法行为,保护自己生命财产安全是合法行为,这就是“合法不向非法让步”的基本逻辑。这次是最高院回应人民群众的呼声,是为人民司法的重要体现。“我注意到,张军院长讲到‘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时,全场掌声雷动。”张毅认为,步入新时代,人们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推动法治不断进步。

  但是,正当防卫在司法实践中适用起来依然很难。一些代表提到,真实的案件远比小说、电影复杂,有时候,到底是正当防卫,还是防卫过当,或者是斗殴,界限并没有那么清楚。

  “第二十条”被唤醒,如何持续落到实处?全国政协委员、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合伙人吕红兵表示,最高法报告已经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坚持能动司法,不能机械办案、就案办案,要融法理、事理、情理于一体,须坚持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相统一,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

  从司法实践上来说,“明显超过”如何界定?“必要限度”怎么把握?“重大损害”如何衡量?需要司法机关依法反复推敲,据实仔细琢磨。“这便要求我们的司法机关,‘如我在诉’,置身事内,角色代入,才能处理好案子,化解矛盾,而且不光解‘案结’,更要化‘心结’。”吕红兵说。解放日报北京3月9日专电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9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