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首页>地方频道>上海>要闻

上海今年将推动60%以上市属国企集团工业互联网应用

  原标题: “魔盒”巴掌大,提升产能“毫秒间”

  上海今年将推动60%以上市属国企集团工业互联网应用,力争拿出标志性原创成果

  “不信邪”的上海柴油机公司老师傅们,被一个小小的黑色“魔盒”彻底折服了。自今年初,制造部E车间的数十台加工中心嵌入上海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云科的iSESOL BOX系统(魔盒)后,车间的日产能提升了7%以上。

  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原来,这个巴掌大的“魔盒”通过对机床数据的“边缘计算”,可对上柴E系列大功率发动机零部件生产实现毫秒级反馈,实时优化进刀量、最佳转速等核心参数。老师傅们再也不用守着机床被动调节参数了。以前,一把刀具最大效能是加工120个零件,现在可提升至130个,加工精度也更高了。

  这正是工业互联网带来的改变。

  让冰冷设备“开口说话”

  当前,一场席卷中国制造业的变革——工业互联网正持续升温。从2018年提出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到今年提出要发展工业互联网,搭建更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工业互联网”已连续四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层面对工业互联网的重视可见一斑。

  早在2018年7月13日,上海就首次在全市层面召开工业互联网工作推进大会,正式发布《上海市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工程实施方案》,率先吹响争创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创新示范城市的号角。

  智能云科就是浪潮中的试水者。

  成立伊始,智能云科就专注于机床这一制造业“母机”,创新提出“智能终端+工业互联+云服务”模式,希望中国装备变得更聪明。在位于杨浦长阳创谷1号楼的智能云科办公室里,虽然看不到任何一台运转的机器,但近百位工程师可在电脑端实时连线全国171个城市、3000多家企业的3万多台机床。

  回到上柴车间,老师傅们为何从怀疑到抢着用智能云科的“魔盒”?关键是实现了设备自己“开口说话”,它们不再是冷冰冰的机器。一天,车间师傅突然发现一台机床“魔盒”上有个红灯不停闪烁,打开“魔盒”内嵌入的“机床体检App”一看,发出了刀片裂纹预警。经过拆解并仔细比对,一处不易觉察的小裂缝映入眼前。若没有及时发现,很可能一批产品都要追溯。老师傅们还发现,通过“魔盒”对机床数据的云端上传,更可对车间内机床的整体运行实时监控,只要看看后台的趋势图、比例图,就能第一时间获悉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健康状况。

  向车间数字化管理进阶

  “魔盒”内蕴藏的是智能云科基于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iPORT通讯协议,可连接超过400种以上设备通讯协议,不但兼容国产机床,也能兼容发那科、西门子等主流数控机床。“不仅如此,通过嵌入提能增效App等工业软件,在边缘端实时数据交互,优化设备运转模式,更能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智能云科总经理朱志浩说。更进一步,当“魔盒”汇集的数据足够大,可反馈至装备售后市场,为装备预测性维护和改进创新提供数据基础。

  实现设备管理,听到机器的呼吸、心跳,从而判断发电机是否需要维修,部件是否需要更换,这只是初级阶段,生产管理才是发展方向。智能云科的另一个撒手锏iSESOL WIS(工厂数字化制造运营系统),可配合“魔盒”,协助企业实现车间的信息化、数字化管理。车间有多少设备在干活、生产效率几何,有多少设备在闲置,订单的派工、发料、生产、质检、物流等流程在WIS的看板上一目了然。

  网络平台流量转化为订单

  智能云科这类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崛起是上海工业互联网变革的缩影。

  除了智能云科这种第三方赋能者的角色,上海还有一些企业探索自建平台。其中,上海电气的“星云智汇”工业互联网平台最为典型。

  2019年,上海电气全集团统一的“星云智汇”平台诞生。上海电气数科公司总经理程艳表示,“星云智汇”加速推动着集团内产品、生产、服务、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已形成风电智能运维、火电远程运维、机床维保、储能电池、分布式能源等行业解决方案。譬如,接入“星云智汇”的风力发电机组,2020年减少了运维人员20%的工作量。

  基于“星云智汇”工业互联网平台,上海电气数科公司正打造不同行业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对外输出方案,同时把工业互联网的流量转化为备品备件、技术改造、智慧供应链业务的订单,拉动着服务型制造业务的快速增长。

  首要推动国资国企“上云入网”

  随着上海电气、宝信、中微、海尔Cosmo等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崛起,上海先行者的脚步正在进一步加快。

  去年11月,十一届市委十次全会提出,上海要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工赋上海”工业互联网新三年行动计划迅即启动。紧随其后,上海召开2021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促经济数字化转型大会,对经济数字化转型全面动员。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协会则联合工业领域的15个社会组织和280余家企业,共同发起《工业互联网促数字化转型联合倡议》,共建数字经济新生态,为上海工业新的十年赋能。

  在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看来,上海全面推进城市经济、生活、治理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是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着力点。通过向下“联设备”、向上“接应用”、平台“建模型优算法”,可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资源优化配置和价值倍增。

  数据显示,2020年上海在实施“工赋上海”行动中,加快培育新主体,已培育涵盖网络、平台、安全等39个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打造了15个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12万中小企业上平台,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推动以电子信息、钢铁化工、装备制造与汽车、航天航空等为代表的重点领域530多家企业创新转型,平均降本8.4%、提质1.95%、增效7.83%。

  如今,5G、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成熟,有了这些新技术的加持,未来上海工业互联网如何继续赋能,做好领跑者?

  上海已给出答案:一方面,持续扩大工业互联网覆盖范围。上海今年将首要推动体量庞大的国资国企“上云入网”。市国资委、市经信委专门出台“专项工程”,按照“一企一策、分类推进”原则,推动60%以上市属国企集团工业互联网应用,把国资国企产业优势转化为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的主战场;另一方面,加强创新策源能力,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工业软件、工业知识图谱、高端装备、智能硬件等关键核心领域,力争拿出标志性原创成果。(记者 刘锟)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10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