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中小微企业日:上海中小微企业如何纾困?税务打出“缓减退免”组合拳

  6月27日是“世界中小微企业日”,但在疫情的冲击下,近来上海不少小微企业的发展遇“冷”。

  作为市场经济肌体的“毛细血管”,小微企业是促进经济增长、保障就业、稳定民生的重要基石。为助力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上海税务部门持续推进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加快落实“缓减退免”各项细则,为沪上小微企业“输血”。

  缓税就像一笔“无息贷款”

  上海是全国制造业中心城市,随着疫情形势向好,上海的制造业企业再次重启。但停产时间长、原材料价格上涨、销售渠道受阻……这些困难都给企业带来了严峻考验。

  “促成订单难、回款速度慢、疫情期间开支又大,公司账面一度入不敷出。在关键时刻,税务部门送来的缓税政策给了企业转机。”上海顺昌针织制衣厂负责人顾顺妹说。

  上海顺昌针织制衣厂是一家从事羊毛针织制衣的小微企业。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税费缓缴政策出台后,公司财务人员许浩华在税务干部辅导下,通过电子税务局“一键确认”办理延期缴纳,享受缓缴税费41万余元,如此方便快捷让他直呼“省时省力”。

  “缓缴的税费对我们小企业来说,就像一笔‘无息贷款’,解决了企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资金流动难题。”顾顺妹说。

  缓缴税费政策把企业应缴的税费款项暂时留在企业,帮助了像顺昌针织制衣厂这样的中小微企业渡过复工复产难关,也为经济大盘留住了对未来发展的想象空间。

  减税纾解科创企业“生长痛”

  除了帮企业救急,助企纾困更是着眼于长远,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今年,企业所得税的减税“组合拳”持续加码,以政策红利激励企业转型突围。

  作为一家从事土木工程领域的“专精特新”软件企业,上海同禾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税惠账单”显示,2021年起,企业提前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减免税额40多万元,今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预计全年可加计扣除600万元,将比原扣除比例少交18万多元税款。

  “这笔钱我们已经投入到开发智能灾变系统及智能液压物联网管理平台等项目中了。”企业财务负责人表示。

  深耕专业领域、聚焦关键技术是科技型企业的突出特点,“钱紧”是普遍遭遇的难题。减税政策让这类企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研发、保持创新驱动。

  对此,上海有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聪深有感受。据悉,有德农业是一家主营仿生农药研发及销售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得益于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一季度减免企业所得税32万元。此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后,还将多享受加计扣除60多万元。“减税直接落到企业账上,是当前缓解企业现金流压力的最优解。”刘聪说。

  退税新政已成常态

  随着上海复工复产复市,位于外滩边的海鸥饭店正在抓紧进行改建施工。

  “疫情的反复对住宿餐饮业冲击实在是太大了,宴席办不了,生意也做不起来。进货货款和员工工资确是一大笔支出。我们和众多同行一样,都面临着经营成本和维持运转的巨大压力。”海鸥饭店财务任毅介绍。

  通过运用税收大数据分析,主管税务机关发现该公司因改扩建等原因产生500多万元的存量和增量增值税留抵税额,并且符合小微企业全部退还条件,第一时间点对点向企业精准推送政策内容,一对一精细辅导退税申请,帮助企业算好“政策红利账”,企业很快就收到了退税款581万元。

  “改建期间资金投入大、经营周期长来说,这一大笔退税到账,实实在在缓解了资金压力,提升了流动资金效率。也希望酒店风格更新、设施升级后,我们的经营也能焕发新的生机。”任毅表示。

  今年增值税留抵退税进一步“扩围”,将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教育、文化、体育等七大行业纳入政策范围,对小微企业加大帮扶力度。

  如今,按月全额退还新增留抵税额已成为常态,企业的资金压力得到了有效缓解。据统计,4月1日—6月15日,上海市税务部门已累计完成退库到账增值税留抵退税625.7亿元,覆盖6.2万户纳税人,起到了“帮一把、渡难关、扶一程”的作用。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670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