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安徽安庆:推深做实“两长制” 擦亮“山水宜城”绿名片

  安徽安庆,别名宜城,地处皖西南。这里山岳绵延、河湖密布,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山水之城。近年来,当地认真践行“两山论”,推深做实林长制、河湖长制,让山变得更青了、水更绿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足了。

  “沙漠洲”变“幸福洲”

  沙漠洲,位于安庆城西江畔,是一处由江水多年冲击形成的长江堤坝外圩。由于历史原因,这里一度垃圾成山、污水横流,居住在周边的500多名居民叫苦不迭。

  近年来,在共抓长江大保护背景下,安庆市大观区依托河湖长制形成的治理合力,奋力推进沙漠洲水环境安全、水资源清洁、水生态健康。

  “建设施,截污水;拆违建,清岸线;关作坊,保水质;复生态,建示范。”大观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围绕上述工作目标和实现路径,大观区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包括截留附近厂矿职工宿舍生活污水,棚改拆迁临江数百户居民、企业房屋7.2万平方米,清除长江滩涂违法种植农作物250余亩,集中整治“散乱污”小作坊式企业,打造沙漠洲生态公园等。

  如今的沙漠洲,俨然一片“幸福洲”,水清岸绿、河畅景美。漫步其中,与你作伴的是满目的草坪,以及点缀其中的紫薇、红叶石楠等景观苗木。当然,还有不远处奔流不息的江水。

  据悉,今年安庆市、大观区将增加投资1.1亿元,实施沙漠洲生态公园二期工程,整体提升周边约4770亩区域的生态环境。

  在安庆,沙漠洲的蝶变并非个案。

  “整治优化长江干流(安庆段)等河湖生态环境,不仅是共抓长江大保护的要求,更关系到安庆的水生态环境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据安庆市水利局总工程师刘汪洋介绍,安庆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长江岸线达165公里,拥有10条流域面积3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8个大型天然湖泊、654座水库和约10万口塘坝。

  2017年,安庆推行河湖长制,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双总河长,全市2800余名干部担任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高位推动河湖生态优化工作。

  “借助这一制度优势,我们一方面着手解决非法矮圩、堤顶用房、乱采河沙等历史问题;另一方面,着力培养、提升干群的保护意识。”刘汪洋表示,通过近五年来实施的“河湖清洁”“河畅水清”“五清四乱”系列专项活动,安庆的河湖面貌大为改观,历史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目前,全市已创建526处市级幸福河湖,其中,岳西县姚家河等三处获评省级示范河湖。”

  “荒地”变“宝地”

  与河湖长制一样,林长制也为安庆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变化最明显、与老百姓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林业产业发展的速度提升、结构优化。

  “嫁女不嫁黄泥巴墩,不是看牛就是挖草根。”在安庆市怀宁县,这句顺口溜传了一辈又一辈,这里的“黄泥巴墩”,指的就是该县的黄墩镇。

  记者了解到,怀宁属低山丘陵地貌,以往,因为“不知道种啥好”,不少山地被闲置多年,成为名副其实的荒地。

  近年来,安庆在实施林长制过程中,坚持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五绿并进”,尤其聚焦“用绿”,即用好林地资源,发展林业产业。在这一背景下,在市县政府的引导支持下,黄墩镇的老百姓充分挖掘当地微酸性土壤优势,种上了蓝莓。

  眼下,从黄墩镇走出的小小蓝莓果,已经遍布怀宁绝大多数乡镇。2020年,全县蓝莓种植面积达6万亩,位列长三角各县之首。当年,鲜果产量达8600吨,第一产业产值3.52亿元;第二产业(鲜果深加工)产值超12亿元;60万人次体验休闲采摘游,第三产业产值3.6亿元。

  这不,怀宁又有了一句新俚语:“养儿防老,不如种蓝莓养老。”

  “推进林长制改革过程中,我们准确把握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在做好保护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助力百姓增收。”安庆市林业局副局长石留喜告诉记者,“以前,讲到林业产业,大家第一想到的、或者说是唯一想到的就是木材加工。现在,我们拓展思路、积极尝试,打造了涵盖木本油料植物、蓝莓、花卉苗木种植,林下种养,生态康养等业态的林业产业新结构。”

  目前,安庆高效林业基地面积197万亩,新增林权流转面积38.36万亩,林业经营主体数量达到2366个,比改革前分别增长23%、27%、91%。2020年,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506亿元,年均增长12.8%。

  据统计,42.6万户群众因林业产业发展而受益,其中脱贫户10万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记者了解到,林业产业得到大力发展的同时,林长制还为安庆推动林业治理方式转变,推动生态建设水平提升提供了制度基础。

  “安庆的林长制改革始终走在全省前列,我们的‘六个一’改革模式入选了省委改革办十大案例,全国首部林长制地方性法规也于前年由我市出台。”石留喜表示,下一步,安庆将以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为契机,不断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陈浩)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22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