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浙江首个“村域小城市”培育试点——花园村,“村”变“城”

  浙江在线12月4日讯(记者 王世琪 傅颖杰 通讯员 王江红)“村”与“城”,可以有多近?在东阳,距城区16公里的花园村,将这个距离拉近为零。

  花园大道上,“中国农村第一城”的招牌赫然在目,驱车一小时才能绕村一周,村容村貌与城无异。

  “造城”三十余载,花园村浓缩了“村名”与“城貌”的强烈反差。日前,浙江省政府公布第四批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名单,花园村入选,成为全省首个“村域小城市”培育试点,站上“造城”新起点。

  “村”变“城”不是消灭农村。在实现龙港等一批特大镇向小城市的转型跨越后,浙江放眼农村,通过花园村试点,探索农村在新型城镇化中的新定位,为新型城镇化这一我国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供了一种极具浙江辨识度的新解法。

  鸿沟并非无法逾越

  初到花园村,你或许会惊叹一个村竟会如此繁华——

  四通八达的主干道上,红绿灯一路闪烁;高层住宅、大型商场等“城景”一应俱全;以花园集团为核心,生物医药、新材料、红木家具等产业欣欣向荣;村中央游乐场里旋转的摩天轮,昭示着这里已是一座城。

  “千百年来,进城一直是农村人的梦想,花园村让每个村民梦想成真。”花园村党委书记邵钦祥年近七十,中气十足,在他的带领下,“草棚泥房穷人家”的花园村实现了蜕变。

  傍晚,是花园村最热闹的时间,结束了一天的忙碌,花园村人纷纷走上街头。吉祥湖畔,伴着音乐喷泉,村民方升朝与老友畅聊;到商业中心5楼健身房健身,是村民卢南鹏雷打不动的习惯;教育培训机构门前,接送孩子的车辆排队到街角……

  “村与城之间的鸿沟并非不可逾越。差距无非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邵钦祥的另一个身份是花园集团董事长,1986年当选村党委书记后,他不断依托花园集团投资,带领村民修路、造房、建市场,着手将花园村打造成一座城。3年前,覆盖幼儿园到高中的花园外国语学校正式落成,补齐了全村硬件基础设施的最后一块拼图。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卓勇良认为,花园村“造城”成功,正在于将市场力量发挥到极致。

  对乡村振兴的思考,不能绕开经济基础:钱从哪里来?投到哪里去?花园村很好地回答了这两个问题。

  省发改委城镇处负责人表示,“造城”只是乡村振兴的一种体现形式,“花园村不仅仅证明了村变城的可能性,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以产业兴旺为前提,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抓手的发展路径。”

  晋身城市新层级

  列入小城市培育试点后,花园村将围绕村域如何打造出既能有效承接大中城市辐射又能有力带动周边乡村发展的区域中心,开启新探索。

  “要让花园村进一步实现资源要素集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建设成真正的区域中心。”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十年,浙江通过在全国首创小城市培育试点,逐步形成一条有特色的新型城镇化路子,截至2019年,浙江城镇化率达到70%,比全国高出9.4个百分点,“如今,一些经济实力强的村,已具备成长为小城市的潜力,它们将为浙江新型城镇化拓展新空间。”

  实际上,花园村的成长历程,正是一个不断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的过程。

  花园村经历过两次并村。2004年底,东阳市调整行政区划,将花园村与周边9个村合并;2017年,花园村再次与周边9个村合并,并进行重新规划和统一利用。每一次调整,对花园村来说都是一次带动周边相对落后村的就地城镇化。

  扩张的“版图”背后,是花园村解决发展能级与资源限制矛盾的过程,在此期间,有18个村子直接获益。

  伴随聚变的是产业的裂变。从花园大厦出发,沿花园大道直行不久,右侧是一座颇具规模的红木市场。“这个市场并不在花园村,属于同镇的南新村。”同行的花园村民介绍。

  从地图上看,这个红木市场像一个楔子插入花园村,承接着当地红木产业释放出的红利。据了解,2010年至2014年,花园村耗时5年打造出全球最大的红木家具专业市场,在世界范围内吸引着红木产业从业人员。以花园村为中心,一个个红木交易“副中心”在迅速生长。

  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变化,印证着花园村成为区域中心的潜力。数据显示,花园村12平方公里的村域上,常住6.5万人,其中外来人口5万余人,按目前趋势,这个数字仍将逐年增长。

  “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新型城镇化。”省发改委城镇处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花园村的试点工作,证明村也可以打造出城市节点,成为城市群的新层级。”

  破界出圈除藩篱

  “此次试点工作旨在推动花园村进一步提升能级,并探索总结出相关经验向全省推广,是试点的重中之重。”省发改委城镇处负责人坦言,村与镇之间的差别决定了打造“村域小城市”与镇级小城市存在明显不同,需要打破更多体制机制藩篱。

  2019年12月,花园村成为全省唯一“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其中诸多举措成为打造“村域小城市”的“前奏”。

  花园村村委会大楼里“画风”独特,办公室门上挂着“规划建设管理处”“电气管理处”“督查处”等字样的门牌。这些部门创设于今年6月28日,全国首个村级市政管理委员会成立之时。

  每天早上8时,环境卫生管理处处长楼惠训都会准时坐在办公室,处理村里环境卫生相关的事务。“市政管委会是花园村城市化建设的‘大管家’。”楼惠训说,管委会的设立有利于各部门联动,使服务更加便捷高效,“工作人员都不是政府公务员,而是从全体村民中选拔出的。”

  管理依托村民自治是村与镇之间的明显区别。而管委会的运作模式,补齐了村民自治中的短板,实现了管理整体化、规范化、现代化。

  村级“多规合一”的开展,将为花园村的未来绘就更完善的蓝图。目前,省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和浙江万维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正联手为花园村进行“多规合一”的综合规划。

  “与城市相比,村域规划前瞻性较弱,且难以统筹成为体系,花园村‘多规合一’将为村域谋求长期发展提供有效经验。”省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说。

  要想在花园村形成一套打造“村域小城市”的范式,须在已有的改革之上,继续创新。

  “花园村突破天花板,要解决钱、地、人的问题。”花园村党委副书记邵徐君表示,“尤其是户籍制度的改革,希望能进一步打破城乡人口之间的界限,提升村域小城市的人口集聚吸引力。”

  “改革求变的同时,有些东西要保持不变。”卓勇良认为,“村域小城市”的培育与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有机统一的关键在于,村级行政区划是否改变。

  “在花园村开展小城市试点,我们要保持村级行政区划不变、村民自治不变、零公务员模式不变,梳理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新路径。”卓勇良说。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59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