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

首页>地方频道>池州>要闻

池州:稳住基本盘筑牢“三农”压舱石

  7月25日,贵池区墩上街道河口村,种粮大户郭正东正忙着组织收割早稻,两台收割机在金灿灿的稻田里来回穿梭,不一会儿就将停在路边的货车装得满满当当。

  为响应国家粮食稳产增产号召,郭正东今年第一次尝试大规模早稻种植。“一共种了400亩,对实现一年两季双丰收非常乐观。”郭正东的这份信心来源于我市实施的“两强一增”行动计划。

  今年年初,池州市研究出台“两强一增”行动实施意见,目的在于通过大力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和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市整合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农技推广中心、种子管理站、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农广校等机构成立市农科院,更好服务“三农”工作。

  “种植之初,市农科院就给我推荐了优质高产品种,并提供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技专家还经常来到田间地头给我指导。”郭正东告诉记者,从现场实收来看,早稻亩产500公斤左右,远远高出预期。

  “我们上半年新增科技特派员92名,全市总人数达到253人,为像郭正东这样的大户提供精准服务。”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我市主推农作物新品种15个、栽培增产技术12项,应用率96%以上,并在新装备、新模式的推广上持续发力,科技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今年全市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81.5万亩,其中夏粮总产5.83万吨,同比增长2.82%,实现‘十九连丰’。”

  池州北部沿江为圩区平地,南部多丘陵山区,不同的地理特点对“机械强农”带来不同要求。“在平原平地,我们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小田变大田’,逐步提高耕地宜机化水平,并做好农机社会化服务工作,配套建设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在山地丘陵地区,我们则引导配备小型、轻便、多功能的农机装备。”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如今的东至县机械耕作效率大大提高。连日来,该县大渡口镇顺丰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的农机正在各地田间地头抢收抢种,呈现一派繁忙景象。

  目前,顺丰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拥有大型先进农业机械29台套,可提供全程机械化作业、农资销售、农产品销售对接、技术培训、信息咨询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有效带动了当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我们常年跨区开展机耕、机防、机收作业,今年预计农机作业服务面积超过4万亩,机械烘干粮食可达1万吨。”该中心负责人柏朝阳说。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全市注册成立农技服务公司6个,建成水稻育秧中心6个、综合农事服务中心3个、粮食烘干中心2个,并配套发放购机补贴资金1040万元,补贴机具750台套。

  石台县位于皖南山区腹地,优越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优质的茶叶资源。在小河镇尧田村的1200余亩茶园内,茶农们正使用机械设备采摘夏茶。

  “过去一个人一天只能采茶几十斤,现在通过机采一个人一天可采茶几千斤,一亩茶园可增加收入6000多元,我们越干越有劲。”茶农李祖华说。今年以来,石台县在有条件地区加大茶园改造力度,使其连接成片,适宜机采机剪,并推广携带方便的机械装备,大大提高采摘批次,切实让广大茶农得到实惠。

  “两强一增”,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在青阳县杨田镇,一座占地6700平方米的乡村振兴产业园正焕发活力,建成半年来总销售额达3亿元,增加就业岗位200余个,解决周边2000余户农户农产品销售难题。这家产业园集农耕文化展示、农特产品展销、电商销售平台、仓储服务为一体,吸引50余家农特产品企业加盟入驻,并与九华山畅游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10余家电商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初步形成电商集聚效应。

  “我市通过拓宽农民工资性收入渠道、挖掘农业经营性收入潜力等多项举措,让农民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稳。”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说。据了解,上半年,我市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人口4936人;青阳机电装备产业等4个特色产业集群新增农村劳动力就业约900余人;新增集体经济强村25个,总数达到146个;新增农民合作社27个,总数达1786个;新增家庭农场294个,总数达4475个。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67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