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

首页>地方频道>池州>要闻

扬“池”所长续航新征程 产业新城推动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扬“池”所长续航新征程

  ——池州打造正在崛起的产业新城推动高质量发展

  万里长江,一路浩荡东流,在池州与九华山相拥。

  近年来,作为滨江之城,池州市坚持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产业强市战略,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尤其今年以来,面对“疫情”“汛情”两道加试题,池州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自觉把池州发展放到全国、长三角、全省的大背景下,对标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目标要求,更加坚定推进产业强市战略,突出产业转型升级、园区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发展、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

  池州,这个地处皖江南岸的城市,正凭借其独特的区位、生态、平台、空间优势,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新城。

  倾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平台

  池州有八千多平方公里,70%是山区,两千多平方公里是靠近长江的圩区。地区复建尤其是建市以来,池州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不断地优化升级,沿长江布局了6个省级及国家级开发园区,串珠成链。从东至经济开发区到池州大渡口经济开发区,一直到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池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和青阳经济开发区,不仅实现了工业企业退城进园,而且所有招商引资项目进园区,园区真正成为产业大发展的重要平台。

  潮涌秋浦,风光无限。站在池州的经济版图上,长江之滨,山水之间,产业新城渐崛起。

  国家级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一直坚持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和高端服务业“两高一首”产业,初步形成了以铜冠铜箔、安芯电子、中建材“三新”产业园、华宇科技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以中恒天福泰动力汽车发动机、均益股份、杰羽机械、远航池州港、太平鸟总部经济等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带动禄思伟矿业、荣创芯科、科居新材料等新能源、新材料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创新型现代特色产业体系,形成了电子信息产业园、装备制造产业园、临港物流产业园、健康制造业产业园和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四园一中心”的集聚发展格局。

  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设立于2010年6月。今年3月,省委、省政府对集中区实行“省支持、市管理”体制,市委、市政府明确将集中区作为全市园区发展“一号工程”。目前集中区发展定位为“长三角新兴产业合作示范区、全省高质量发展动力源、皖江城市带联动发展支撑极、产城融合绿色发展新城区”。正聚焦机械电子、新型材料、大健康等主导产业,坚持绿色承接、高端承接、精准承接,初步形成了“2+3+N”的产业布局。现有的铝基产业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工业铝材100万吨、产值250亿元,现代织造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460亿元、利税35亿元。

  为打造高质量发展平台,加快主导产业集聚,从规划、建设伊始,六大园区就分别明确各自主导产业定位,实现错位协同发展。池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部园区重点发展机械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西部前江园区以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为主导产业,突出发展钢铁材料、有色金属合金材料、新能源材料、环保新材料,着力打造安徽省重要的材料和新材料产业基地、全国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东至经济开发区以化工新材料产业、高端生物制药产业为主导产业,着力打造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现代化工集聚基地。池州大渡口经济开发区以绿色食品加工业、机械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着力打造产城一体的综合性功能园区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青阳经济开发区以机电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业和新材料业为主导产业,着力打造全省知名的智能装备制造园区和产城融合示范区。

  为进一步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合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作出重大决策部署,今年3月正式出台《东部三区协同发展实施方案》,把三区协同发展作为推进产业强市、提升城市能级的战略举措,深入推进东部新城协同发展。

  当前,市直有关部门和园区正按照“协同发展——融合发展——一体化发展”“三步走”的阶段稳步推进,坚持产城融合、错位发展、高端发展、创新发展,坚持统分结合、远近结合、机制措施与项目落地结合,推动三区“五个协同”重点任务尽快落实,加快把东部三区建设成为池州市新的城市组团和现代化滨江产业新城,打造全市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加快培育产业集聚圈

  日前“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揭晓,池州市贵航特钢继去年首次进入500强,今年继续争先进位至462位。安徽超威电源有限公司、安徽泫氏铸造有限责任公司、安徽艾可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三家企业去年实现产值37.02亿元,全市亿元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14家;2019年,全省最大的PC构件工厂长智建工一期建成投产,全球在建最大的绿色建筑骨料生产基地长九(神山)灰岩矿项目一期投产运营;艾可蓝入选国家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成为全市首家上市的工业企业……越来越多的“小巨人”挺起池州市工业经济的“脊梁”。

  改革开放特别是池州复建30多年来,池州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开展“大讨论”,发展产业的理念、思路不断转变和提升:从“无工不富”的觉悟到“跑部进京”争取重大工业项目,从提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强力推进“1118”工业发展计划到形成非金属新材料业、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能源产业、轻纺工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业、数控机械装备制造业、化学工业七大主导工业行业,从着力培育铅锌、铜、钨钼、锰、特钢、非金属新材料、船舶制造、大化工等八大主导产业链条到集中力量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池州市工业发展“摸着石头过河”,从小而散、小而全到逐渐形成自身特色,产业定位进一步明晰,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形成了“4+3”产业体系,走出了具有池州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出台,让长三角产业溢出效应再次加速。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池州市利用自身政策、劳动力成本、资源等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推动构建了现代装备制造、现代化工、金属非金属材料、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和电子信息、旅游、大健康“4+3”产业体系的骨架,累计吸引长三角地区23个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来池创业,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工业比重提升到30%以上。

  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池州市2012年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首位产业进行培育,并成功引进安芯电子。在安芯电子为龙头企业的牵动下,集聚了芯旭半导体、安美半导体、钜芯半导体、华钛半导体、中建材ITO等一大批电子信息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几年间,池州市电子信息产业从无到有,并初步形成了小尺寸晶圆制造、封装测试产能、化合物半导体芯片设计研发等产业链条,半导体产业基地2016年列入省第二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近年来,池州市出台了《池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瞄准一批新产业、新模式,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接替传统产业,为经济持续增长培育新动能、打造新引擎;围绕如何让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新一轮工业企业技改再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支持装备制造、现代化工等行业企业进行整体技术改造,鼓励非金属矿物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开展现代化技术改造,推动产业提升能级……上半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34.8%、产值同比增长18.9%,增幅居全省第4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4%,增幅居全省第8位。

  与此同时,以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为主线、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着力下好全域旅游“一盘棋”,把自身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全域联动”催开池州旅游“好花更红”;通过政策引导、创新服务、净化市场等方式,鼓励农业企业利用自身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主动创建自主品牌,积极参与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不断提高自身品牌的知名度和竞争力,西山焦枣、九华黄精、石台富硒茶、东至云尖、东至麦鱼、石台香芽等一批名特优农产品声名远扬。

  产业发展离不开项目,项目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没有好项目、大项目,就没有高质量发展的后劲和基础。在刚刚结束的2020世界制造业大会江淮线上经济论坛上,池州市以安徽文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安徽铜冠铜箔有限公司、安徽艾可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池州市13家企业,组团亮相云展馆,彰显“池州制造”风采。同时云签约项目主要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智能设备等主导产业,其中世界500强项目5个,30亿元以上项目3个,50亿元以上项目2个。

  蓝天白云下,绿水青山间,一个个施工正酣的项目,昭示着池州市项目建设的节奏不曾放缓,追赶超越的步伐未敢停歇,秋浦大地处处涌动着谋发展、比实干、争先进的滚滚热潮。

  全方位融入“长三角”

  池州与沪苏浙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通,交流合作源远流长。

  2011年,池州市承办了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第一次会议,2016年正式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一员,2018年成功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数据显示:来池州旅游的省外游客中,来自沪苏浙地区的占到50%以上;池州历年来引进的省外投资商,来自沪苏浙地区的占到60%以上;池州近30万的常年外出务工创业者,70%以上以沪苏浙等先发地区为目的地。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国家的大战略,是长三角的大机遇,更是后发池州奋起直追、奋发作为的大舞台。国家《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将池州列为27个中心区城市范围。池州市也明确了池州的战略定位:扬“池”所长、借梯登高,努力打造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集聚区、旅游休闲的后花园和健康养生的首选地。

  市委四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池州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绘制了国家《规划纲要》和省《行动计划》的池州“施工图”,标志着国家战略在池州市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当前,全市上下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扣“一体化”“高质量”“一盘棋”要求,开展区域协调、产业协同、交通互联、环境共治、开放共赢、民生共享、机制创新等专项行动,彰显特色、扬池所长,努力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为长三角打造“一极三区一高地”作出池州贡献,为安徽打造“两地一区”、高质量推进“一圈五区”建设发挥池州作用。8月11日至13日,市委书记方正率队赴宁波、上海开展招商引资,加快推进池州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5月27日至29日,市长操龙灿率队赴江苏、上海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重点对接新基建等领域产业项目,积极开辟合作空间;8月17日,大湾区知名企业安徽(池州)行活动成功举办。当天上午,大湾区知名企业考察团一行先后来到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池州高新区、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并与园区和企业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9月6日至7日,上海市安徽商会“走进池州”投资考察活动成功举办,代表团一行来到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池州高新区、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实地考察……走出去,请进来,交流越来越频繁,互动越来越多。如今行走在各大园区,穿梭在各个景区,随处可见挂着外地牌照的车辆,随处可听见各地的方言,池州真正进入“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

  近年来,池州形成了长三角的平台、东部的区位、中部的要素空间的综合发展优势,乘势而上、快速起跳的态势更加明显。交通基础设施的大建设,政策壁垒的大消除,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打破了,也为池州加快融入长三角、促进中部崛起带来了契机。仅在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几年来已引进铝基材料生产及配套项目35个、投产27个,这些落户项目多为苏、浙、沪、粤、闽地区整体搬迁或异地扩规项目,加速了铝基产业在这里的集聚。2019年,全市6个开发区与沪苏浙开发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全年引进省外亿元项目160个、到位资金520亿元,为池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十三五”即将鸣锣收官,“十四五”敲鼓启程。当前全市上下,正认真谋划“十四五”规划,全力以赴抓项目、推动产业量质齐升,让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在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协同作用下,逐渐聚合形成完善的创新治理体系,奏响建设“三优池州”的大合唱。长江之滨,池州正朝着规划科学、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生态文明的产业新城迈进,续航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举全市之力,聚全市之焦、承全市之望,在全市160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座滨江、生态、现代化的产业新城将屹立于皖江南岸。(记者 余永平)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68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