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

首页>地方频道>丽水>要闻

丽水产教融合:主动为地方主导产业发展服务

  当前,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无疑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既是办好职业教育的重点所在,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难点所在。如何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培养与丽水高质量绿色发展相匹配的现代职业人才?丽水职业教育实践的答卷是: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不断探索产教融合的创新、突破和发展。

  缙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和企业组建职教集团,实现一体化教学;龙泉市中等职业学校与汽配行业合作建设汽配企业学院,校企共育人才;遂昌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紧跟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松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探索与茶产业的全产业链的紧密融合……丽水职业教育不断探索创新产教融合新模式,主动对接本地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深入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打通人才培养的供给侧和需求侧之间的通道,实现了“专业链、服务链、产业链”三链融通,精准服务本地产业,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融合之基

  在服务主导产业上“落地生根”

  “和几年前仅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课程不同,现在,我们根据本地企业需求,对学生进行‘订单式’培养,比如在专业方向上,机械专业大类下又结合缙云本地产业细分了机电、数控模具加工、智能厨电等方向,在课程开发和设置上,和企业共同商讨、制定教学计划、大纲,开发特色专业教材等。”缙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机械专业教师王武军告诉记者,“这样,学生培养和企业发展紧密接轨,学生在校期间,除了上基础技术课之外,还要上专业方向的技术课程,学生在毕业之前、上岗实习之前,就能认知、掌握对口专业技能。”

  目前,缙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于去年开始建设的产教融合基地已经进入“企业进驻”阶段,“这个产教融合基地相当于把工厂搬进了学校里,在这里,不仅学生能够对各个企业产品生产工艺进行实操实训,企业的技术人员也将成为相关课程的指导专家,同时也是企业的技术研发中心。”近一个多月来,王武军一直在忙着和缙云多家企业对接相关事宜,王武军说,“现在很多企业都有意向进入基地,我们将结合缙云本地带锯床、智能家电、智能锁业等主导产业选择进驻企业,预计明年将正式投入使用。”

  职业教育是“落地”教育。中职学校的“根”在地方,特色在产业。只有真正融入地方产业发展,才能夯实发展的基础。丽水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始终是为当地经济发展而服务。

  缙云县拥有各类工业企业3000余家,带锯床、缝纫机等传统优势产业占全国70%的市场份额。近年来,现代装备制造、新材料、智能家电、运动休闲文化、大健康等四大百亿产业正在缙云逐步成型。

  “近年来,学校聚焦带锯床、智能家电等县级支柱产业,首先强化机械、电子等优势专业的建设,让专业与当地产业‘零距离’接轨。其次,学校围绕‘机器换人、电商换市’的产业发展新趋势开展专业建设,例如机电专业积极创建丽水市机器人实训基地,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建机器人实训室,开设了机器人专业。”缙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相关负责人说,伴随着本地产业的转型升级,学校不断提升专业与产业对接机制效能,不断优化校企合作,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缙云的现代装备制造、智能家电等产业发展深入融合。“近三年来,学校毕业生实现了70-80%在本地就业,今年有超过80%的学生在本地就业。”

  如何重构专业布局服务区域产业的转型,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

  在国内最大的汽车空调零部件制造基地的龙泉,龙泉市中等职业学校与龙泉汽配行业合作建设汽配企业学院,以汽配企业学院为载体,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在“中国绿茶第一市”松阳,松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针对松阳茶叶、民宿、休闲旅游等特色支柱产业培养人才,开设了与产业对接的茶叶生产与加工、旅游服务与管理等专业,服务松阳县域地方经济建设;在诞生农村电子商务“遂昌模式”的遂昌,遂昌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最初将营销类、计算机类等教师合并,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之后不断完善电子商务的课程体系和专业内涵建设,致力于打造农村电商人才培育的“黄埔军校”……

  对标区域产业发展,校企双主体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基地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深入开展合作,成为丽水各中职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提升育人质量的有效途径。

  融合之要

  践行现代学徒制撬动“学”与“用”

  “我们和学校共同建立了创新实验室,学校派老师到我们企业来做技术骨干,我们把车间师傅派到学校给学生做技术指导。”浙江毅力汽车空调有限公司是龙泉市中等职业学校的校企合作单位,该公司负责人说,“随着汽车空调企业的转型升级,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迫切需要这种懂技术、肯钻研的年轻人。现在,大量的技能型中职毕业生涌入企业,带动了产业转型升级,也带给企业更多的机遇。”

  有什么样的支柱产业,就设置什么样的专业;有什么样的技术技能要求,就建立什么样的平台培养人才。近年来,龙泉市中等职业学校围绕服务地方发展,聚焦汽车(空调)零部件制造业、剑瓷文化产业、竹木加工业等主导产业,创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引企入校、引协会入校,与龙泉汽配行业协会合作建设汽配企业学院,在企业设立校企“创新实验室”,实现校企资源共享,技术共研。

  “汽配企业学院将打造成‘工厂’的概念,通过这一平台,学生将定期进行教学见习或顶岗实习,在老师带领下参加企业技改项目,并参加各类创业创新竞赛。”龙泉市中等职业学校机电学部副主任叶姬明说,“就业班的学生在校期间都有机会进入汽配企业学院学习、实操、实习等,这样的过程,让学生对企业产品和技术要求更加了解,在校学习的目的性就更强,进入企业之后,去向更明确,稳定性更强。”

  如何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实际需求的无缝对接?如何在校企合作中真正撬动学与用的杠杆?在丽水职教人的探索实践中,现代学徒制成为丽水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地方经济,推动职教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通道的有效途径。在这一过程中,一场不断探索现代学徒制的变革春潮正在丽水各地滚滚涌动。

  在松阳县职业中学专业学校,每年年底学校都会收到很多茶企多个岗位的招聘意向,涉及的岗位有茶叶机械加工、茶叶手工加工,茶叶种植、手工制茶、茶叶销售、茶叶包装等。到了来年3月左右,学校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的学生会全部进入企业开展为期两个月的“现代学徒”教学实习。

  在遂昌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校建成了10余个专属实训室和集展示、营销、体验等一体化的创业实践基地,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方式,派学生分批到遂昌网店协会、杭州东方电子商务园、浙江赶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知名电商企业实习锻炼、体验创业,部分学生可直接留下就业。

  在缙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校与浙江省晨龙锯床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组建了缙云县职业教育集团,实现一体化办学。在此基础上,以校内实训场所为基础,依托大型骨干企业(集团),建设示范性职业教育类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基地。

  缩短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适应期、学习期,真正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技能水平和就业技能,成为各职业学校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教学实践的基本动机。

  与此同时,经过探索与实践,一套创新的“校-企-校”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也正在丽水各地“落地开花”。“这一模式在为职业中专的学生增添升学途径的同时,也满足了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建立这样的校企分工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将促进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进步,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丽水市教育局职教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融合之效

  让丽水成为培育现代工匠的沃土

  搭、抛、理、抖、揉……这是炒制浙江十大名优绿茶“松阳银猴”的基本手法。今年春季松阳茶叶采制期间,松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学生俞钊锋就不断地重复着这套手法,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10个小时。

  松阳是“中国绿茶第一市”和绿茶价格指数发布地,全县40%的人口从事茶产业。但今年疫情发生后,松阳茶产业遭到重创,作为松阳茶叶代表的“松阳银猴”眼看发生缺货现象。为此,松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召集了数十名学生投身到采茶和炒茶的队伍中,俞钊锋就是这其中的一名。

  学校教师吴小妹驻扎在茶园里,手把手地教学生学会“上提法”采摘,既确保上提的力道,又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芽头的损伤。同时,学校还把30多个炒茶锅送到了学生家里,教师阙杨战每两天就挨家挨户到学生家里检查设备,查看温控,指导手法,实施“一对一”的精准教学。除了学校送来的鲜叶,学生们还帮邻居和市场里的茶商炒茶。

  一斤斤“松阳银猴”从学生的指尖流出,最终流向市场。炒茶的学生自发注册了网店,开起了直播,在网上为“松阳银猴”吆喝。此外,学校计算机专业师生帮助设计网店,绿色食品与加工专业师生进行茶叶质量检测,美术专业师生负责产品包装设计……在今年茶叶产量普遍下降的情况下,“松阳银猴”产销基本稳定,而市面上90%的“松阳银猴”是由松阳职校学生们炒制的。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缙云县职业中专。为助力企业疫情期间复工复产,学校积极对接宁波恒远制衣有限公司、浙江金棒运动器材有限公司、浙江鼎立实业有限公司、浙江万客隆商贸有限公司、浙江山蒲照明电器有限公司等14家本地外地企业,共为企业安排顶岗实习学生600余人。

  疫情之下,丽水中职生挺身而出助力当地经济,拥有这样满满的时代感和责任感,可见丽水各中职学校为学生成长成才、培育未来工匠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几乎每个学生在学校期间都会经营自己的网店,每年在‘双十一’‘双十二’前,我们也会提前派学生到电商企业中进行岗位体验。有了在校期间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培训,我们专业的学生里,就业方向的学生毕业前都会自己创业或是到电商企业中就业,升学的学生也大多数会选择与电商相关专业。”遂昌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电子商务组教师董香龄说。

  在遂昌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尚未毕业已经开始自主创业或已被企业提前招走是一种常态,学校就业率多年来一直保持在100%以上,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保持在95%以上。

  而遂昌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喜人的毕业情况在丽水也并非个例。如今,在丽水各职业院校,主动对接地方产业发展带来的成效日益凸显。最新数据统计,在全市现有24万产业工人中,由本市职业院校培养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占比达到58.46%,丽水职业院校毕业生已成为社会就业、创业的主力军。

  主动对接当地支柱产业,不断创新现代学徒制,深入校企合作将学与用有机融合,丽水职教描绘的产教融合蓝图正变得越来越生动、清晰。(记者 沈隽)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54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