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首页>地方频道>上海>要闻

上海经济在“大循环”“双循环”中回暖

  原标题:全力追赶凸显韧性,二季度GDP增速转正,优势进一步巩固,城市能级与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上海经济在“大循环”“双循环”中回暖

  市场主体实际观感中,上海正在变得更好

  ■据联合国贸发组织预计,今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将大幅萎缩40%。但上海上半年全市实到外资102.8亿美元,同比增长5.4%;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6家、外资研发中心10家,一批首店逆势新开

  ■今年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超过新加坡,首次跻身全球金融中心四强

  ■今年上半年,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共签约项目141个,投资总额1767亿元;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提速;目前来自100多个国家的2000多家企业已确认参展第三届进博会

  ■在线新经济抓住危中之机,渗透率大幅提升,商品类网络购物交易额同比增长14.3%

  通用汽车(中国)CEO柏历感到幸运,今年3月他就从英国家中回到上海。5个月来,他既享受着一个安全、放心的生活环境,又能带领团队,一直保持充满干劲的工作状态。“这半年里,最开心的时候,就是隔离完成,我的‘随申码’由黄变绿那一刻。”柏历说,如今很多尚未回来的海外同事都对他表示羡慕。

  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冲击,上海GDP同比下降6.7%,二季度以来经济运行各项指标显著回升、经济增速转正。上海市统计局昨天发布,上半年上海实现GDP 17356.80亿元,同比降幅收窄到-2.6%。尽管总量仍处于负增长,但国内外企业家、各界人士都有类似的感受:城市经济复苏回暖势头良好,新机会在危机后加速孕育,上海的国际形象和竞争力明显提升,进一步成为世界各地人们“心向往之”的城市。

  韧性不会凭空而来

  经济学家认为,疫情全球蔓延,对贸易往来大、外来消费高的国际大都市,经济冲击尤为巨大。一季度,首要任务是疫情防控,上海错过了春节黄金周——近年来春节期间上海已是全国第一大热门旅游目的地;错过了外来消费——截至目前,上海外来流动人口实时数量比去年同期少了数百万人;错过了年初抓项目、抓订单的“开门红”——往年春节一过,正是各行各业加速跑的好时候……

  半年来,上海经济从一季度最困难的低谷中重新起步,二季度全市上下一手抓常态化疫情防控,一手抓全力以赴推动经济复苏,使得各方面指标逆势回升,经济增速止跌回升。

  一系列数据的波动变化颇具“戏剧性”:一季度,项目签约、工程推进因疫情中断,上海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9.3%,但上半年转为同比增长6.7%。投资看的是未来,疫情后首份答卷中,上海是东部主要省市中投资增速最快的一方热土。

  一季度,疫情阴影下,市场主体难免忧心忡忡,全市日均新设企业数量下降22.9%。然而连着3个月,上海日均新设企业数两位数增长,6月份同比增幅高达38.3%,二季度市场信心一举扭转,上半年实现0.5%的正增长。日均1427户新设企业“用脚投票”,折射出疫情后的上海,仍是营商环境良好、市场商机涌现的一方乐土。

  严峻考验之下,城市经济的“韧性”不会凭空而来,上半年上海的“消费故事”就是最佳证明。流量经济是上海的鲜明特征,一季度各地严防严控、人员流动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4个百分点,当时专家提出:“消费回补不是样样能补,外来消费就是难以补回的损失。”

  如今跨省团队游、会展业等才刚刚恢复,但上海消费市场早已回暖。在上海首创的“五五购物节”带动下,上半年全市社零额降幅比一季度收窄9.2个百分点,五六月份增速实现由负转正,重点商圈实物消费已基本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外来消费迟到,是绕不开的客观困难,但上海遇水搭桥,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激活本地消费,以增量弥补减量。

  城市经济展现的强劲韧性,来自每一个市场主体,哪怕只是沿街的夫妻老婆店。今年以来,尽管财政收入面临压力,但上海落实减税降费一分不少,疫情期间免征全市12万户个体工商户税收,预计全年全市新增减税降费超过2200亿元。

  韧性还来自城市中的每一户家庭,每一个为生活奔波的劳动者。就业是民生之本,上半年上海新增就业岗位27.12万个,全市调查失业率4.4%,稳企援岗政策支持下,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上半年上海物价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7%,涨幅较一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低于全国1.1个百分点,在疫情初期物价波动时,及时向33万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并提供补贴标准,上半年累计发放补贴1.9亿元。特殊时期,上海发布“支持企业28条”,实施“促消费12条”“稳外贸11条”等一系列政策举措。相关措施落地见效,反响热烈,既推动经济指标逆势反弹,更为城市经济留得青山、强化韧性。

  “水落石出”是新的特征

  半年来,上海一方面全力追赶——弥补疫情带来的经济损失,一方面巩固优势——立足“大循环”和“双循环”,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与核心竞争力。

  “水落石出”,是宏观经济研究者对上海今年以来经济运行特点的形容。表面上看,经济增速下来了,但在国内外市场主体实际观感中,上海的方方面面正在变得更好。

  “我不知道该如何表达,真的非常感谢特斯拉中国团队。”最近参加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视频连线时,特斯拉汽车创始人马斯克再次点赞上海工厂的出色表现。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的统计中,今年1至6月份上海临港生产的特斯拉Model 3销量超过4.6万辆,以绝对优势占据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之首,这又是一次“平地起高楼”的奇迹。

  疫情下国际交往受限,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但“特斯拉效应”成为上海面向世界的新名片。据联合国贸发组织预计,今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将大幅萎缩40%,自2005年以来首次跌破1万亿美元。但上海上半年全市实到外资102.8亿美元,同比增长5.4%;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6家、外资研发中心10家,一批首店逆势新开。“疫情反而坚定了我们在中国长期发展的信心。”

  美国炸鸡品牌博派斯5月份在淮海路首店开业,见证壮观的排队场景后,博派斯中国首席执行官拉菲·科尔这样表示。

  挑战之下,上海通过做强长板,提升优势,向世界展现竞争力。今年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中超过新加坡,首次跻身全球金融中心四强。上半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同比增长13.4%,上交所上半年IPO筹资额增长1.35倍,排名全球第二位,上证指数表现好于道琼斯工业指数、日经225指数等发达市场指数。

  无论贸易摩擦,还是新冠疫情,外部环境难免潮起潮落,但上海坚持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对冲种种不确定性。复杂经济环境中,通过“三大任务、一大平台”,上海正着力把重大战略机遇转化为发展动力,把制度创新红利转化为现实效益。

  今年上半年,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跑出加速度,共签约项目141个,投资总额1767亿元;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中,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已经公示,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提速;第三届进博会克服疫情影响,目前来自100多个国家的2000多家企业已确认参展。

  “水落石出”还来自上海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上半年受汽车、石化等传统工业困难影响,上海的二产受冲击较大,但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5.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已达39.8%。在线新经济更是抓住危中之机,渗透率大幅提升,商品类网络购物交易额同比增长14.3%。

  “下半年外部环境各方面困难依旧突出,经济企稳回升基础还不稳固,上海需要继续咬定目标不松劲,从最坏处准备,尽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结果。”上海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徐蒙)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06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