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首页>地方频道>上海>要闻

上海丨浦东浦西滨江争取形成一致体验的驿站格局

“一江一河”为市民带来更多获得感

  新年第一天,尽管上海处在本轮冷空气影响下的气温低点,但黄浦江边成了“城市客厅”,市民游客纷至沓来。

  今年是上海黄浦江两岸45公里公共空间贯通开放的第三年,苏州河中心城区42公里也将基本贯通开放。记者从上海市“一江一河”办获悉,“一江一河”将持续提升品质,扩大贯通开放的福利。新的一年,人们会有哪些“获得感”?

  滨水空间功能持续丰富

  浦东滨江一座小木屋内暖意融融。不到50平方米的休息间,仿佛一间公共阅览室,吸引的读者不下十人。小木屋门口张贴的两张宣传海报引人注目:一位学者、一位企业家会在小木屋里做网络直播。

  小木屋看起来平常,网络流量却很高。木屋一侧的两张沙发、一张茶几,组成一个小小直播间。从去年到现在,这里共举办了300场直播,点击量超过5000万。作家叶辛、舞蹈表演艺术家黄豆豆等许多文化名人,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东岸集团工作人员介绍,小木屋原名“望江驿”。去年,它有了新名字“望江驿·遇见”,定位成“全媒体文化会客厅”。白天,它是城市书房,到了晚上,就变成全媒体网络直播间,有12家视频直播平台进驻。运营一年来,每天到访的市民游客近500人次,成为滨江岸线的新地标。

  黄浦江滨江空间开放后,正在整合资源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一批服务站点悄然集聚起来。浦东滨江22公里岸线,每隔一公里就有一座服务站点,因为相似的设计风格、地理位置和服务配置,被统一称为“望江驿”。驿站里提供休息室、卫生间、储物柜、共享充电宝、雨伞、座椅等便民设施,并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满足应急保障。

  去年起,浦东滨江转型,进行内容增值,在提供基本需求的前提下,率先打造3间文化会客厅。除了直播以外,“文化会客厅”还提供摄影展、邮政文化体验、科技产品展示等等。白领胡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常常到“遇见”借书看,一坐就是半天,还有江景相伴,这样的休息室“性价比很高”。类似的内容转型,还在浦东滨江22座“望江驿”继续延伸。

  市“一江一河”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浦江两岸共有52处供市民休憩的滨江驿站。其中,浦东滨江依托沿江22个“望江驿”建成开放了滨江党建服务带,备受人们欢迎。今年结合黄浦江两岸贯通体验的统一性要求,会重点完善和提升两岸驿站(综合服务点),争取在浦西滨江也形成一致体验的设施格局,提升市民、游客的感受度。

  滨水空间记忆不断激活

  自黄浦江开发开放之后,浦东滨江两座大型百年工厂迎来新生:“船厂1862”与8万吨筒仓。老船厂建于1862年,国内第一艘出口万吨轮“绍兴号”在这里下水;8万吨筒仓曾是亚洲最大的散装粮仓。它们见证了上海近代工业的发展,如今正以新的身份继续书写历史。

  “船厂1862”地处浦江之畔,距离陆家嘴金融城最近。砖墙、蒸汽管道、混凝土立柱,透露着浓重的工业气息,吸引不少人前来合照。经过1000多天的改造,它华丽变身艺术商业空间。和普通商场不同,“船厂1862”在空间正中保留有整排的老厂房结构墙体、钢楼梯,甚至连旧管道上的标语也保留了下来。

  独特的空间吸引了众多商户入驻。记者看到,1.6万平方米的空间里,分布着汽车品牌体验中心、精品零售、高端餐饮、艺术商店和画廊等多种业态,其中还包括高端跑车阿斯顿·马丁在亚太地区的首个体验店。

  老厂房重获新生,就需要被赋予现代功能。经过改造,老墙体上“长”出了几座透明直梯。人们在乘坐电梯时,也可以饱览船厂内景。坐落于民生码头的8万吨筒仓,于2017年转型文化展厅。考虑到观众参观需求,设计师在建筑外壁“悬挂”起一座户外玻璃扶梯,从三楼开始,每层以8米的高度跃升,直至7楼顶层。这里一度成为市民欣赏江景的绝佳经典,也令8万吨筒仓成为“网红”打卡地。

  作为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与苏州河为城市留下来许多历史建筑和工业遗存。数据显示,仅苏州河中心城区段就分布着100多处优秀历史建筑,5处被列入文物保护点的桥梁。随着“一江一河”贯通开放,有越来越多的老建筑和船厂、粮仓重新焕发生命力。

  《苏州河沿岸地区建设规划(2018—2035年)》《黄浦江沿岸地区建设规划(2018—2035年)》提出,在黄浦江深度挖掘历史资源,多元方式活化利用;在苏州河拓展聚焦保护对象,重点加强对于里弄建筑和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

  滨水空间景观品质优化

  元旦,位于乌镇路桥与新闸路桥之间的南苏州路,一处工地正在加紧施工,不少工人正在栽种植被。现场工人告诉记者,正在改造的是两座亲水平台,未来要建设成为两级防汛墙。

  两级防汛墙是指将沿河防汛墙后退、观景平台前置,形成两级平台,让市民游客能够更加亲水。在南苏州路,设计师借鉴先进理念,把灰色防汛墙改造成绿植覆盖的斜坡,大大提升美观度。

  截至目前,苏州河贯通岸线已占中心城区段的85%。苏州河贯通开放,不仅实现滨水公共空间连通,同时也在提升景观品质。“受到苏州河防汛墙5.2米标高限制,中心城区很多区段临河不见河,滨水景观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有效利用。”市“一江一河”办负责人表示,贯通开放涉及到的6个辖区正在结合实际地块改造,提高亲水性。静安区和普陀区光复路段、黄浦区南苏州路段、虹口区北苏州路段都在尝试“隐藏”防汛墙。

  看得见苏州河,也要能走近苏州河。苏州河腹地空间局促,打造休闲步道一直是老大难。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主动“让”出沿河土地,形成了宽1米左右的开放步道。这条步道受到周边小区欢迎。接下来,步道还要结合校园整体功能提升进一步拓宽。

  苏州河沿线有不少住宅小区,贯通开放这些地方最为复杂。“苏堤春晓”小区,建设方采用通透围墙、设置技防系统,分隔住宅楼和沿河道路。腾退出来的沿河区域被改造为休闲步道,如今每逢早晨,就有不少居民前来锻炼。步道靠近宝成桥区域,还设置了休憩平台,墙上装饰有宣传画报,记载着普陀区苏州河沿岸的历史发展过程,供休憩的居民观看。接下来,苏州河还将继续增设一些观景平台与坡道,释放更多的沿河步行空间。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594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