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浙江绍兴“引才经”:多位一体构建人才生态圈

  建设滨海新区高能级平台、出台“科技新政20条”、面向武汉开行全国首趟“人才专列”……浙江省绍兴市一系列招才引智行动背后是对人才的渴望,也是城市发展中构建良好人才生态圈的需要。今年上半年,绍兴市累计引进落户国家引才计划人才192名、浙江省引才计划人才158名,顶尖人才、领军人才引进数接近去年总和。

  打造高能级平台 产业、人才、创新三链融合

  “企业是最大的引才、创新平台,必须调动用人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绍兴市委人才办有关负责人坦言,引进高端人才需要不菲成本,尤其是当人才还没有为企业带来效益时,该不该投入这笔钱,很多企业家心里很纠结。

  帮助解开心结、放下包袱,是引导企业重人才、重创新的关键一环。深入企业宣传人才政策、倾听企业创新需求、积极搭建引才桥梁……绍兴人才办、人社部门、科技部门为此做了大量工作,让遇到转型升级瓶颈的民营企业开始意识到,人才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主动探寻人才强企、创新强企之路。

  海亮集团以500万元年薪向全球招聘青年人才,吸引海内外2万多人报名。6月份,绍兴市31家科技人才企业发出力度空前的“招贤令”,35项技术需求诚邀全球英才“揭榜”,金额达1.2亿元。

  人才招引要深深扎根在产业土壤之上。“要跳出人才抓人才,跳出绍兴抓人才。”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郁建兴说。在这样的形势下,绍兴坚持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以产业集聚人才,以创新提升产业。

  为此,绍兴积极打造人才向往的高能级平台,汇聚人才急需的创新型资源。比如,以科创大走廊建设为抓手推进科技融杭联甬接沪;建设浙江省大湾区四新区之一的滨海新区;打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两大浙江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与上海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共建在绍研究院25家。

  “平台有了,项目就来了。项目有了,人才就来了。”上海大学材料学院党委书记王江说。

  人才政策不断升级 加快融入长三角

  目前绍兴的引才力度、创新投入,既是加快融入长三角的响应,也是审视城市吸引力、梳理发展短板、改进薄弱环节的尝试。

  地处长三角中心地带,受各地引才竞争影响,绍兴吸引、留住高端人才也更难。

  “在人才政策上,我们与杭州、宁波等地还有差距,但绍兴决不能成为洼地,杭绍甬一体化,我们的人才政策也要达到同等水平。”绍兴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徐晓光说。

  为进一步追平差距,在对现有政策经过几轮升级后,绍兴又推出“人才新政3.0版”,包含加快集聚高层次人才、强化人才创业扶持、优化人才发展生态等6个方面共20条,覆盖人才“引育用留”各环节;出台“科技新政20条”,以更大力度支持企业培育人才、创新平台建设、加大研发投入。

  率先对不同层次的人才推出不同额度的房票补贴,是人才政策中最大突破点之一。用上180万元人才房票后,高层次人才叶博士和廖女士买房时,只负担了一小部分。“创业者买房,都有不小的经济压力,绍兴的房票政策非常给力,在同类城市中优势明显。”叶博士说。近两年来,绍兴市共兑现人才政策资金超14亿元。

  长期从事人事工作的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行政副总裁助理、人力资源部部长张丽英提到,“各类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共享性、流动性很强,绍兴的人才政策只有更加开放包容,才能吸引和留住更多人才,这也是绍兴融入长三角人才一体化的必然之举。”

  人才服务常做常新 打好“人文”“人情”两张牌

  绍兴需要充分打好“人文”和“人情”两张牌,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引才品牌,才能与先进大城市同台较量。

  依托深厚的人文积淀吸引人才,是绍兴的长处。2500多年城址不变的绍兴古城及其承载的深厚传统文化,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名士群”,都是绍兴的引才“资本”。

  而主动引才、暖心服务,让人才服务常做常新,是绍兴引进人才的另一张“王牌”。

  受疫情影响,高校众多的湖北今年有45万毕业生面临就业不畅。在绍兴市人力社保局局长黄奇凡看来,疫情带来的招聘难和求职难并行,也为绍兴的引才工作提供了“机会窗口”。

  今年2月25日,绍兴第一时间为湖北籍高校毕业生出台专门引才政策,当年度享受安家补贴按相应标准上浮20%;4月,面向武汉开行全国首趟“人才专列”,为当地学子带去7900余个优质岗位需求。截至6月底,绍兴共收到湖北高校和湖北籍毕业生简历5234份,社保新增湖北籍和湖北高校就业大学生1012人。(记者 项菁 实习生 陆佳燕)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652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