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产业>科技产业

合肥:“芯屏器合”产业集聚 新兴业态风生水起

  “这款翻译机支持59种语言互译,它还听得懂23种方言,不论是陕西话、四川话、皖北话,还是合肥话。”9月15日,在位于安徽合肥的科大讯飞体验中心,工作人员拿着一款翻译机介绍。

  聚力“芯屏器合”,闯出发展新路。近年来,合肥市坚持下好创新“先手棋”,向以“芯屏器合”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起冲击,超常规实现“换道超车”,挺起先进制造的“硬脊梁”,奋力在高质量发展中闯出新路。

  先进制造业多点开花

  说起“芯屏器合”,很多人都会为合肥竖起大拇指。“芯”是芯片产业,“屏”是平板显示产业,“器”是装备制造及工业机器人产业,“合”是人工智能和制造业融合。

  从京东方6代、8.5代、10.5代TFT-LCD生产线到长鑫存储内存芯片自主制造项目投产,再到蔚来汽车第5万台量产车下线,合肥这座曾经默默无闻的中部省会城市,不断用超前布局的慧眼和干事创业的魄力,给人们带来一个又一个惊喜。

  作为全球创新型物联网企业,京东方在半导体显示领域位居全球领先地位。在不久前举行的世界制造业大会江淮线上经济论坛上,合肥京东方推出的智能镜面显示一体机和互联智能会议一体机亮相“云端”,吸引了很多网友关注的目光。

  在创新应用领域,合肥京东方利用在显示和传感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和端口显示器件的优势,积极拓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物联应用,在智慧交通、智慧办公、智慧零售等多个领域,推出软硬融合的物联网解决方案。

  “未来,合肥京东方将继续发挥数字化、智能化优势,积极参与新基建领域建设,为未来智能化、数字化的美好生活带来无限可能。” 京东方科技集团合肥区域总经理李宾说。

  9月15日上午,走进蔚来汽车合肥工厂,300多个机器人正在代替工人完成冲压、焊接、涂装等作业。“整个车间,自动化率达到97.5%,除了打磨等个别工艺需要人工以外,其他全部使用机器人操作,自动化程度非常高,平均每小时可以下线20台整车。”蔚来汽车合肥生产基地总经理公共事务助理杨易介绍。

  据了解,有别于传统汽车生产,蔚来汽车全部采用订单式生产。“我们有订单才生产,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汽车的颜色、内饰、轮胎等进行个性化定制。从下单到交付,一般需要6至8周,成熟的车型最快3至4周就能交付。” 杨易说。

  截至今年8月31日,蔚来汽车ES8和ES6车型的累计交付量达53580辆,9月份产能将达到5000辆。

  在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看来,合肥的汽车产业已经成势,同时合肥在芯片、人工智能等领域优势明显,这些对蔚来汽车后续构建“智能汽车”的供应链、物流、制造等体系有明显的加成作用。

  新兴产业风生水起

  “芯屏器合”为何会在合肥扎根成长、枝繁叶茂?答案显而易见。

  作为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市,也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城市,合肥基础科研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拥有中科大等高校近60所,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电科38所等中央驻肥科研机构8家,各类研发机构超过1400家,已建成大科学装置3个,新建大科学装置及开展大科学装置预研共7个,在合肥服务的“两院”院士达127人,全市集聚各类人才190多万人。

  近年来,合肥正在大力推进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等一批大科学装置和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着力提升重大基础研究和科研成果转化水平。

  与此同时,合肥市积极抢抓战略机遇,发挥重大科技项目牵引性作用,突出科技创新与融资模式创新相结合,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融入金融链,全产业链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位于合肥高新区的“中国声谷” ,是全国首个定位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自成立以来,从一个龙头到一个产业,从一个产业到一个生态。短短几年时间,中国声谷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一年登上一个新台阶。今年上半年,中国声谷营业收入达到450亿元,入园企业910户,今年底有望实现营业收入1000亿元、入园企业超过1000户的“双千目标”。

  “从想出来,到做出来,我们竭尽全力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中国声谷相关负责人表示。

  当前,合肥新兴产业正呈现蓄势待发之势。近日,合肥市在世界制造业大会江淮线上经济论坛举办期间共签约111个项目,总投资额1509亿元,包括中节能环保总部基地、京东智能制造产业园、光学光电产业基地、医药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项目涉及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战新产业比重达70%,这些都为合肥新兴产业进一步发展铆足了后劲,增添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来自合肥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合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5.7%,占全市工业的49.1%;一批围绕液晶显示屏、新能源产业链的企业快速成长,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分别增长22.5%和12.7%,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合肥市先进制造业增长的“主引擎”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 “助攻”。(李东标)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6844
收藏
分享